大学之路,我已走过一年多,今天我想谈谈我对大学的理解。
五帝时期已经有大学,那时能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都是贵族。汉武帝时在京都设太学,这是国家最高学府,平民百姓也有机会进入太学读书。太学为国家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学而优则仕,有的学生可以入朝为卿相,有的则做地方官吏,提升了吏治效率。太学里教授的主要是儒家的五经。
可以去想一想,古时的大学和当今的大学,孰高孰低?今天我要写的是时间层面上的大学时期,所以先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回到今天的大学。我认为大学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空间层面,指在一段时期内的某一地点;二是时间层面,指人生的一段时期。今天我要写的主要就是对这段时期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过渡期,是从作为学生到踏上社会的过渡期。未入大学,我对大学满怀期望,认为它是一个天堂一般的地方,充满学术氛围、书卷气,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我希望在这里学业有成,收获一段美好的感情。初入大学,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加之此前接触过的东西很少,我表现得懵懵懂懂、天真无知,对自己不了解,更不认识这个世界。经过一年多的跌跌撞撞,也经历过迷茫,我才开始慢慢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如今,我大概清楚自己当下做的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东西又是应该坚决摒弃的,也在践行一些事,但对于未来,还是欠缺规划,像是在走一步看一步。现在的我,去好好想一想大学我要学的是什么、未来作何打算,适当调整下状态,就能找到对的方向。
我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走过了一年多,但也有了一些成长。相比于一开始时什么也不懂,如今的我心里有了自己的打算,缺的东西也终于在慢慢补回来。
大学时期,根本目的是为以后踏上社会做准备,所以无论是学习专业,考研,出国,还是做事,都是为了离开大学后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那么我们应该去学什么?我曾一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一度迷茫大学我到底要去学什么,如今我渐渐有了答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这里我引用古人的必学六事,还要学德行,言论,见识,文学,政治,毅力。
专业知识为什么要去学好?将来走上社会,可能我们一开始没有很多资源,要进入某一领域,专业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并非仅仅指大学专业,只要是从事某一行业所需的知识,都可以称之为专业知识。必学六事为什么要去学?因为这关乎我们的一生,专业知识仅仅是某个、某片领域,而这些才是决定我们入世、取得成就高低必须要学的。
大学之路,把握好以上,乃我心之所向。
大学之路,我还有三年,你呢?驾驭时代,而不被这个时代驾驭,才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