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引爆朋友圈
情节十分简单:一个小女孩独自面对妈妈拿出的自己最喜爱的零食,答应等妈妈刷完碗回来一起吃,于是小女孩独自守着零食,坐等妈妈回来。
可就是这简单一个“好”字(妈妈:等妈妈刷完碗回来一起吃好吗?小女孩:好),让小女孩忍受住了多少次诱惑,这可能是成年人都无法想象、无法做到的!
答应了等妈妈刷碗回来一起吃零食的小女孩,在妈妈走后看着空无一人的客厅,小手不由自主的伸向零食,想拿一块尝尝,可是想起对妈妈的承诺,小女孩只好缩回了手,可是想吃零食的心,怎么也控制不住!
小女孩只好把手伸进衣袋,过了一会儿,还是想吃!怎么办?
管不住小手的小女孩,决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去想零食,于是开始自玩自嗨的解衣扣小游戏,小女孩一颗、一颗解开了自己的衣扣……可是妈妈怎么还没回来?时间过得可真慢!
小女孩忍不住又想吃零食了,可是答应过妈妈的,等她回来一起吃呀,怎么办呢?小女孩灵机一动,她看见了一只袜子,毫不犹豫的拿过来套在自己的小手上!呵呵,这下看你怎么拿?
小女孩看着放在零食上套着袜子的小手,心想:这下总拿不到了吧!
这时不仅为小女孩的智商折服,短短的几分钟(整个时长约十分钟,剪辑为1分多钟),小女孩为了抵御诱惑,想出了各种办法:
1.小手伸进口袋
2.玩解衣扣小游戏
3.给小手套上袜子
可见小女孩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未来可期啊!一直暗中观察孩子的妈妈,终于出现了,对着小女孩说:你在等妈妈呀!快吃吧!
小女孩开心的摘下袜子,拿起饼干咬了一口,甜甜的笑了!不忘给妈妈递上一块!
多么优秀的孩子!看到这里由衷的为这位“残忍”的妈妈点赞!
看似残忍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信守承诺的好习惯,既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抵御住了零食的诱惑,让孩子得到了延后满足的快乐,同时又让孩子学会了分享!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愿意做这样的“残忍”妈妈,您呢?您认为应该怎样做?
拓展小知识:
延迟满足是心理学家米歇尔从著名的“棉花糖延迟满足”实验中得出的。在实验中,米歇尔将给一群4岁到6岁的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他们或者可以现在吃掉,或者等待15分钟再吃。如果现在吃掉,就没有额外的棉花糖了;如果能等15分钟,就能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也就是一共能得到两颗棉花糖。
实验结果是,有一部分孩子能等待15分钟,而其他孩子则不能。能等待15分钟的孩子,被认为是延迟满足能力更强。
十年后,当这群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米歇尔又对他们进行了追踪研究。
米歇尔发现,那些小时候能等15分钟的、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比那些小时候不能等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更加独立,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 因此,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普遍在事业、人际关系、健康、财富积累等方面也更加出色。
由衷希望妈妈们能抓住 延迟满足能力发展黄金期:3-5岁
培养孩子的自控制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自控力常见三种方式:
1.放任式:父母不对孩子做任何要求,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几乎不控制孩子的任何行为,美其名曰: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但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自控力能力差,抗打击能力弱,表现为一旦欲望不满,易产生焦燥、暴怒、哭闹等行为……
2.专制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很高的期望,为孩子设定许多规则,要求儿童在各类问题上无条件服从,美其名曰:严格的规章,培养严格的人,从小养成自律习惯!出发点没错,但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被自律、被习惯、被压抑!性格易扭曲,遇事易退缩、不自信、易怨恨等。
3.成长式:父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用说明、示范、游戏等方式来指导儿童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将会有更强的意志力,能忍住一时的、短期的欲望,积聚能量,去获得更美好东西!
而视频中的“残忍”妈妈正是运用了成长式教育,让小女孩选择是否等妈妈刷完碗回来一起吃,小女孩选择说好。虽然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蕴含了很深的教育理念,妈妈从生活小事中完成了对孩子的品格培养。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对您有帮助!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