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也愿你足够阳光

        这其实是一部有着很强的哲学意味的影片,我并不是一个专门研究哲学的人,或许不能在哲学的角度赋予这个影片过多的内涵,可是,我一直认为电影的艺术价值远非仅仅有一个价值角度的衡量标准,对一部好的影片的欣赏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件事情,况且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的形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更是对社会风貌的一种最直观的还原和最真实的再现,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更真切的感受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进而引发我们对自己所处社会的反思,这也就是我选择用影评的方式再现一部有价值的电影的初衷。

我对这个电影最开始的感受是它的影风真的很美,这种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没有刻意的渲染和勾勒,只是淡淡的让我们跟随着镜头去体会法国那个时代的风韵,花岗岩堆砌得高高的石墙上漫不经心的线笔涂鸦,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的尖锐和威严,海滩上迎面透着冷湿的海浪,破旧却飘出袅袅炊烟的海边小屋,当然也同样有繁忙的地铁站上摩肩接踵的赶着时间的commuter,熙熙攘攘的法国闹市,还有月色正好下那缠绵而浪漫的深吻。你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生活不一定要像奔跑不息的马拉松,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不失为一种美好,你会觉得你日日夜夜冥思苦想的美好就在你身边,你要知道幸福其实是需要心灵善意的提醒的。

就是在这样想田园牧歌一样的镜头流转之下,我们走进了女主的生活。她是一个哲学教授,每天在嘈杂的地铁里站着读书深思,家里所有的柜子、壁橱上都是整整齐齐的书籍,她有志同道合从事着相同职业的爱人,已经自力更生且同样生活美满的子女,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但是生活给了她一个选择题“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你会怎么样”。她辛苦写出的凝聚着智慧的哲学书籍被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的出版商改成“小熊软糖”一般的“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她的丈夫向她坦白“我遇到一个人”,“我要搬出去和她一起住”,她的常年受抑郁病折磨的母亲常常给她的生活平添波澜,她不愿受政治观念左右的想法也被激进分子批判。

生活像一枚硬币,当你不喜欢看到的那面朝上时,你会怎么样,也许会像女主那样迷茫失措,无力哭泣,会不舍那个令人舒适的稳定的圈子,会大骂那些背叛自己的人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自己,可是,歇斯底里之后又是什么?或许是更深的迷茫。但是我觉得当你在灰暗的影院里安静看完这部电影,它会告诉你“假如生活没有太阳,也愿你足够阳光”,这抹阳光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理想,是对生命最本质意义的追问和思考。这抹属于自己的阳光总是在生活亏待你时绽放,只要你足够相信。

愿你也可以像女主那样,62岁的年纪仍可以穿着少女的红裙,在阳光普照的的海滩赤脚踏浪,累了就摘食岸边的椰果在帆布上安然栖息,至于那些所谓的烦恼其实不过是那些没有阳光照到的角落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