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趁着中午休息之前,我正准备写期末一系列的总结。咨询室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没太在意,因为经常会有孩子在门口讨论,这是什么地方?然后就相互打闹到 "你有病你去嘛!","我才没病呢,哈哈哈。"接着就又是一阵平静。这次声音有点长,很静,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正慢慢靠近我。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很主动邀请学生来做咨询,只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来访者,才可以放下心里的戒备,对你打开心扉。打开自己,这需要勇气。如果能找到面对自己的勇气,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两个女孩子走进来,"老师,我们可以和你聊聊吗?"
"可以呀,怎么了?",
"没啥,就是最近学习压力大,感觉没目标了!"
"哦,是你们两个都想和我聊聊吗?",大多数孩子第一次来我这里都会有陪伴,说话最多的那个只是陪伴者。另一个沉默的孩子,才是求助者。因为害怕,不敢独自一人来咨询,需要有朋友的陪伴。很多时候,因为求助者本身的性格问题,如内向,谨慎,小心,胆小,行为上没有很突出的表现,而被身边的人忽视。心里那颗小小不安的种子,在压力出现时,就猛的爆发出来了,不是伤害自己,就有可能伤害他人!还好,她有朋友陪伴!还好,她选择求助!
" 两个人都聊呀?这个有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最好是分开一个一个的谈哦。"我试探性的看着两个的表情。
"啊,必须一个人聊呀,那算了,也没多大事,不聊了,不聊了。"边说边起身离开。
"好的,老师尊重你们的决定,下次想聊再来找我吧!"心想,这两个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只是聊天才来找我。其实这是小孩子们发出求助的方式。有孩子能主动找你聊聊,真不是聊聊那么简单。遵循不求助不解答的心理咨询原则,为了让来访者完全放下心理防御,我只能等待!
两个小女孩,离开没多久后,又返回来, "老师,我们还是想和你聊聊。" 说话者语气有些急促。
"嗯,好的,那谁和我先聊呢?" 我看着两个女孩说。
"是她,你看她手臂嘛,她不好意思说,所以………" 说话的女孩一把抓过另一个孩子的手臂,掀起她手腕上衣服,我看到大约数十条的伤痕交错在她细细的手臂上。
"好的,我明白了,你先回去教室,告诉班主任,她在我这,好吗?" "老师,你要和她好好聊聊哈,她压力太大了。" "好的,你放心,我会处理的,我们先聊聊。" 朋友是最好的助推器,每一个内向谨慎的小孩子身边,经常会有个热心肠的朋友,互补型的朋友是最佳搭档!
接下来,我开始与这位心事重重的女孩对话。
"能说说,手臂上的伤痕是多久开始的吗?"
"好几个月了"
"是发生什么事了?愿意告诉我吗?"
"就是觉得没目标了,心里烦躁,有种想死的感觉!自我否定特别严重!"
"嗯,你有很好的觉察力,知道自己解决不了,来找老师求助,你很勇敢!那你目前的状况,家里人知道吗?"
"他们只是知道我现在压力大,但不知道我划手臂的事情,我也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以前家里对我很严格,现在基本不给我什么压力了,爸爸让我放轻松些,他对我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可是我放不下,学习不好,我还能怎么办?我其实很努力了,但是成绩总是不如意,我不玩游戏,不玩手机,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了。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理想。我以前还一直坚持,心态很积极,但现在我不想努力了,也不想坚持了。可是不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下滑,我受不了,太烦了,好纠结!"说着说着,她眼泪开始止不住的流。
"是不是感觉自己那么努力了,成绩仍然不能让你满意,所以觉得很无奈,也很无助呢?"
"嗯,为什么有的同学,每天也不怎么学,考试还能考得比我好呢?我觉着自己太笨了!"
"确实,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可是,用学习来作为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不是不太全面?"
"我觉得学习是我的全部!虽然家里人对我说他们不在乎我的成绩,可是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开心,因为我成绩不好。要过年了,还有那些亲戚,就会问我成绩的事。爸妈不在乎了,其他人又会来比较,唉!"
"所以,你会因为别人的比较,觉得自己成绩不好特别丢人!是吗?"
"嗯,也可能有家庭的因素吧,家里从小对我们要求挺严格的,直到初中后觉得我压力大,就没太管我了。可是我还是有压力,还是怕考不好,我觉得自己很差劲!"
"学习很重要,你也很努力的去做了。我看到你有写出自己其他的爱好,在这一方面,你比其他人优秀哦!"
"那些没什么意义,学习不好,什么都没意义!"
"一个人的意义只取决于学习成绩吗?学习成绩不好,是不是代表你整个人都很差劲呢?"
"是啊,我真的很差劲!"
"可是,老师看到你身上的努力和坚持,虽然很辛苦,你还在想办法坚持。伤害自己,也是因为自己不想放弃,感觉无能为力才做的事啊!"
也许因为我把孩子心中的委屈全部说了出来,她哭得更加厉害。"我不知道如何放下,我也不想休学。我该怎么办?我快坚持不下去了!"
对于孩子口中一直提到的,"学习就是她的全部!"这个概念。我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她去探讨这个问题,所谓"全部"也只是本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但这里的学科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时代,老师父母每天都会给孩子灌输学习很重要,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的人生,不努力就不会有好结果!这种"只有……才能……",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有前途!"不这样……就会……"你不好好学习,不听我话,我就不管你了!类似这种的思维模式,会让很多孩子走进一个特定框架中,在这个框架里,如果达不到目的,或者与自己所假定的结果背道而驰,那么孩子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中。
因此,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尝试帮孩子找回丢失的自我,因为学习的失败,她看不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坚持,孝顺,有责任心,上进心。因为想要优秀,才会那么的努力。但是,因为一个结果而否定了自己曾经所做的一切,这实在是对自己有些残忍!即便在整个过程中,她达不到很多人的标准,也要学会体谅自己,理解和感谢一直努力不放弃的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美好的梦想,追梦的过程已经很美,结果重要但并不是必须!
我们聊了一个小时,要让她从原来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太不容易。从小到大,都是被父母灌输了,学习第一,所有事必须让位。学习不好,一切都是徒劳!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的比较,也最终会回到学习好不好这个问题上。其实一个人有多重角色,学生角色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儿女角色和朋友相对角色及自我。而我们很多时候会过度的强调一个人的学生角色,尤其在学生时期,一旦自己所认为的学生角色失败后,很多孩子就会放弃自我及其他角色。不想做好孩子了,因为学习不好。不想交朋友了,因为学习不好。不想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了,因为学习不好。当一个人,对自己所有角色都否定后,生活已没有意义,因为你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最后连自我都会放弃!
很多父母不知道,有一些孩子学习能力真的不强,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我们也常常会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应该承担一切。说法没错,我们告知孩子的一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对于想要自由,释放天性的孩子们,学习对他们而言就是修行和磨练。家里有个能自我觉知的孩子,父母应该谢天谢地了!而对于那些为了父母而学习、为了让父母不放弃他而学、为了让父母不丢脸而学的孩子呢!是不是也需要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呢?因为他已放弃太多的自我,任何的坚持和努力,都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己,这已是一个好儿女的心态,作为父母,绝对不能否认和冷眼旁观。对孩子好儿女的家庭角色的肯定和赞美,也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结果不重要了,因为你看到了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让孩子知道他的人生不仅仅只有考试分数。因为在父母的眼中,他的努力和坚持已经获得了满分!也只有获得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幸福!
——写在期末考试前,为每一位认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