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吃过一顿堪称“艰难”的饭。
那天正好和朋友在一家培训机构学习。
认识了一个叫J的男孩子,是刚来的新同学。憨头憨脑,言谈还算对味。时间正好到饭点,便相邀一同吃饭。由于之前和朋友已然约好,去一家未曾去过的泰国餐厅,J听闻也欣然向往,于是我们直赴饭店准备就餐。
谁知,这便是噩梦的开始。
餐厅外部装修很是不错,里面环境看着也清静幽雅,一直是想去品品菜式的,今日终要实现愿望。
我有些激动,刚要推门而入,就看到J在门口扭捏了起来:“这地方看起来挺贵的,你们真要吃这个?”
我和朋友对望一眼,都点点头。
J又开口,语气沉痛而希冀:“这餐厅看上去这么贵,你们真有钱。你们这么花父母的钱,好意思吗?”
一番话下来,我和朋友都有些愣。
那时我们的确是没有经济独立的大学生,每月需靠父母救济生存,但也了解来钱不易,不会大手大脚。加之家庭条件还算优厚,手边总有宽裕,所以即使是节俭,也不会过于克扣自己而失了生活情趣,连一顿饭都需再三考虑精打细算。于是反省之下并无羞愧难堪等情绪,原本铿锵有力的一句“你们好意思吗”,似乎并未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但如此一说,心理总归有点不舒服,朋友也有些烦躁:“那你到底是吃还是不吃,还是要换地方?”
没想到J的态度又暧昧起来。言辞闪烁,大概是想留又嫌贵,要走又怕我们以为他没钱看不起他(他想多了,能去那个英语培训的没几个会是生活拮据的)。
于是我们三个在人家店门口僵持犹豫、接受了来往人群近十分钟的注目礼后,我忍无可忍当机立断:进吧,门都推了还不进,太丢人了!
进去落座,拿到菜单一看,价位偏低,心想终于可以安心吃饭。不料,J的声音再次响起:“我身上现在只有五十块钱现金,不然只能刷卡,要不你们请我吃饭吧?”
我和朋友又愣,心中琢磨着他应该是开玩笑,半晌才回味过来,玩笑般回了一句,你为什么不请我们呀?
J顿时一脸高深莫测,当即反驳道:“我为什么要请你们?”
……
嗯,我无言以对。
好吧,点菜。
然后整顿饭耳边不断回响着:你们这么用爸妈的钱好意思吗、这菜太难吃了、我没带钱要不你们还是请我吧,我昨天还请了别人去KTV花了好多钱呢……的声音。周围的环境算得上安静,音乐低沉舒缓,其他客人也都是悄声说话,所以以正常音量说话的J仿佛成了全场中心,我好像看到隔壁桌的大妈正对着我们指指点点,我这一张通红的老脸简直没地方放。
不想搭理,公共场合又不便发作,我和朋友只好专注吃饭、竭力忽视,我偶尔也会认真地点点头以示回应。但总面对这样一台爱对你的生活品头论足的“负能量发射机”,谁都会有些难以忍受。于是偷瞟一眼朋友,瞧见她已经拿起手机直接无视了对面的J,我暗道机智,也拿起手机装模作样希望蒙混过关。可终究是太天真,当J发现我们没一个人在听他说话,关注点竟然都在手机上时,指责又随之而来:“你们怎么这么没礼貌,跟你们说话你们竟然还玩手机,你们都没有家教吗……”
这样莫名其妙的指责与讥讽充斥着整个吃饭过程,J一直在滔滔不绝,而你不能反驳,不能无视,不然就是错上加错。
从未觉得时光如此漫长,吃饭如此艰难,我想我和朋友应该再不敢去那家餐厅。
最后要搭车回学校了。我们学校都隔得很近,可以搭同一辆公交车。
等车时,J低头沉默。过了一会,竟然开口向我们道歉:“对不起啊你们生气了吗?我知道自己说了很多伤人的话,也不是故意的,就没忍住,唉。”
言辞恳切,倒也是一番真情实意。
于是我挥挥手,没事。
没想到他接着说:“但是我性格本来就这样啊,我要做自己啊,不能因为你们不喜欢我就要改变我吧?我又不需要你们喜欢。”
听闻此言,久压心底的愤怒瞬间爆发。然后我听到自己一字一句,说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一句话:
“你要做自己,可以,但请不要影响别人。”
我的愤怒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
一句“我要做自己啊”,“我本来的性格就是这样”,“对不起啊我说话直你别往心里去”,“你看我不爽我就要为你改变我的性格吗 ”好像就可以掩盖所有话语和行为给人带来的伤口。
因为性情如此,所以何错之有?因为“不善言辞不喜虚伪”,所以“心直口快”是理所当然,造成了伤害也是别人活该?因为有过一句无诚意的“对不起”,所以即使别人莫名其妙被添堵,也必须不计前嫌一笔勾销,所以还可以继续出口伤人,毫无负担?
这哪里是要保留真性情、做自己?这明明是不分是非的自私自利,是用道德绑架来容许自己的胡作非为,是为自己的低情商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难道喜欢偷盗,热衷杀人放火,因人之性本恶劣,我们就该任人去偷去杀?
显然不是,这在认知上就是极为错误的。
人性有善亦有恶,应该首先分清是非与善恶,弃恶而扬善。
人们提倡的真性情,是人性中美好童真的一面,是在如今功利主义横行之时,忘却忽视了的一面。像钱钟书,人在中年,还会在女儿肚皮上画花脸,自家猫和领居家猫打架会去揭竿助威;像林语堂,若要谈闲情逸致、童稚随性,便是此中之代表;像沈复夫妇,家境贫寒又如何,《浮生六记》里处处体现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又有谁人不羡不慕。
如此个性,才是真正为人所欢喜敬仰,自叹弗如的个性。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给别人带来舒适愉悦,此之为善,人皆向往。而那肆无忌惮的幼稚,将无知当作天真,以耍横为可爱,口无遮拦,对别人的生活品三道四、扰得别人狗跳鸡飞还不自知的行为,是为恶。此种行径不值夸耀不说,还应尽力改正,害己不提,关键还害人。
再者,会说出“我就是这种性格,你没有资格要求我为你改变性格”这样句式的人,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的人。
曾有个舍友,她考试焦虑失眠,别人就连台灯都不能开,晚上就不得再温习功课;别人说什么,她突然地顶那么一句,然后在别人气得半死的时候说:“对不起啊我这人说话直。”别人就只好作罢,她自己也继续心安理得。
但是,凭什么?
你知道你说话难听,那你不会不说话么?那我这人就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想打人,你让我打么?再坚硬的钻石心也不能百毒不侵,言语带来的伤痛,不是一句“无意”就能轻易抹平。
常听人抱怨别人不体谅自己,有多么多么罪大恶极。可问他们是否考虑了别人时,却又面面相觑低头不语。谁都有一言难尽的苦楚,你又何尝体谅过他人。除了父母能不求回报倾尽所有,满足你的各种要求外,别人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对你事事忍让。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包容退让,不与计较,是因为理解,不是因为你值得。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温柔以待,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要温柔待人。你受伤了会痛,要安慰;别人受伤了,也会痛,会要安慰。既然如此,换位思考,以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人,不好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的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历经世事后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理解与温柔,爱与包容,无关喜好,无关讨好。没有任何理由能容许一个人无端伤害另一个人,无论言语或是行为。而那些以个性之名,伤害他人还理所当然的人,不过是三观不正,情商为负,井底之蛙自我挣扎罢了,不足道也。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