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方面,我是一个杂食者,我认为杂食才能营养丰富,大脑才能长得好。
昨天下午加上今天下午,我用了两个下午又看了一遍《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作者是保罗·柯艾略,1947年出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近20部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获国际大奖无数。保罗的作品将哲学沉思、宗教奇迹以及童话语言融为一体,令人深思,感人至深。这本书,我10年前读过,然后随着我搬家进入不同的城市,入住不同的房屋,呆在不同的书架。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风格与保罗其它作品一致,讲述了女孩派拉与儿时心仪同伴“他”的爱情故事,自始至终都是“他”,没有名字,似乎藏着寓意。我读的是译本,译者是许耀云,语言功底深厚,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清新灵动,没有丝毫磕磕碰碰的蹩脚感觉。
这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以日记形式展开,记录了一对“失散”多年的情侣重逢后情爱复燃——爱情以一种更深刻、更透彻、更宏博的方式重生,双方进入一个充满哲思的性灵世界。我10年前看得稀里糊涂,现在看得透彻清明。
故事中,她与他12年前分别,再未相见。他离开了他们居住地索里亚小城,他说他的梦想在很远的地方,只有在更大的世界里才能实现。她循规蹈矩地继续读完高中,然后大学,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简单质朴。他们只有书信往来,维持着淡淡的情愫。他们在不同的轨道行进着。
再次相见,她已经29岁,仍在读书,而他已经是受人敬仰的布道者,或者说他正处在做个凡人还是成为布道者之间的抉择。他们一眼便认出对方,炙热的心可温暖旁人。
后来,经历了一周的相处、相亲、相知,爱情在凡人、宗教之间腾挪跌宕,最终总算找到了平衡。看似完全不可能的灵魂结合,奇迹般在一周内融合了。保罗的手法精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读者,在不经意间也感到一丝深沉的甜蜜,夹杂着淡淡的哀伤。
爱,就是导引。
这是这个故事的精髓。
爱,导引着“失散”12年的情侣重逢;
爱,导引着思想迥异的爱人们成为彼此;
爱,导引着心怀爱的人去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爱,导引着心中有爱的人拆掉藩篱去追寻、去实践爱的真谛。
后记:
昨天下午是在附近相国寺墙外草地上读的,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的力量牵引而去。今天是在阳台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