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国演义》体现了古人的哪些思想呢?
我就从书名里的第一个字,数字"三"开始说。《三国演义》开篇是桃园三结义,接下来是张角三兄弟的黄巾起义,后面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还有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又三气周瑜,等等等等。很明显,这些三是凑出来的,小说是有意思地在使用"三"这个数字来概括情节和人物。
这说明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人最朴素的世界观。对中国人来说,数字三非常特别。"三"体现了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基本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既是三,又是多,是无穷。上学的时候我们也都学过,"吾日三省吾身"不是自省三次,而是多次。
你看,小说里,"三"反复出现,可不是没有意义的巧合,它受到了"三生万物"这样的世界观的影响。你可能会觉得,这也太简单了,那我们稍微深入一点,来看《三国演义》的结构。
《三国演义》一上来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整部小说的结构,也是从分讲起,以合结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古人对历史的基本理解,也叫循环史观。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在突出这个观念。比如说,真实的历史上,讨伐董卓的时候,各路诸侯虽然推举了袁绍当盟主,可从来都没有合兵一处,各路兵马各自为政。小说虚构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为了让由合到分这段故事有一个清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