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整理,一般会想到什么呢?整理的能力又是什么?先来看看今天的课程,找一找答案。
总则:认识整理的能力
一、清空大脑,在休息中整理大脑。
二、图示化的方式有利于整理大脑。
三、日程安排很重要。
四、养成整理的习惯。
总则:认识整理的能力
1、整理:除去不需要的东西;整理,著作权法术语
2、整理的能力:整理房间、整理办公桌、整理电脑文件等。
(1)整理资料(分门别类),有效的利用信息。
(2)整理电脑:桌面、文件类别和实效性。
(3)整理桌面:惯用和非管用。
(4)理财思路:excel表或手机APP,从小培养孩子理财。
3、整理是一种“分类”的动作,需要的留下分类整理,不需要的及时丢掉。
一、清空大脑,在休息中整理大脑
(一)未整理的大脑
1、考虑太多事情,容易处理不过来;
2、疏忽大意造成严重后果,产生心理负担;
3、事情太多,产生焦虑,无法顺利进行;
(二)整理后的大脑
1、掌握整理能力和使用时间的管理方法;
2、充满干劲;
3、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三)休息
1、误区
休息是玩、浪费时间、耽误进程;
2、正解
在忙碌中喘息、身体和大脑得到放松、劳逸结合;
(四)番茄钟
任务分解成半小时,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4个番茄钟可以休息15-30分钟。
番茄工作法,拖延症自救攻略之一。
二、图示化的方式有利于整理大脑
1、图示化有利于整理大脑,大脑最爱色彩鲜艳的图像;
2、举例:《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美国作家奥斯丁·克莱恩,快速阅读,目录,10个章节10个图标帮助记忆。
3、思维导图:图文结合,图示化网状结构的思维工具,大脑最爱的思维方式。
4、绘制思维导图时运用眼睛和大脑,保持高度专注,打开联想和想象,帮助记忆和理解。
三、日程安排很重要
(一)制定阅读计划
1、花多少时间读完?
2、阅读完的标准是什么?
3、严格地执行;
4、阅读的总结和体会
(二)如何有效实施
1、具体步骤和方法,加以实施;
2、逻辑性和想象性并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SMART原则
明确性、衡量下、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
四、养成整理的习惯
1、5S理论,平野裕之,日本
对象是现场环境,全局综合考虑,制订计划和措施,达到规范化管理。
2、整理
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现场才必需品,30天,关键词:红单运动,目的:将“空间”腾出来活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整顿
三定:定名、定量、定位
目的:不浪费时间找东西,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安全。
4、清扫
清除脏污
目的:除垃圾,现场明亮
5、清洁
实施整理、整顿和清扫,将以上3S制度化、规范化,维持成果
6、素养
按章操作,依规办事,提高品质教养,培养对任何工作讲究和认真的人
总结:整理习惯化,整理方式3个内容
1、一天结束后检查整理状态;
2、早上留时间整理今天的计划;
3、整理方法作为行动指南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