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岁那年,家里经历了很大的变故。父亲拿着家里2万左右的积蓄,又背着母亲向村里的几户借了1万多,去做贩煤的生意。游说父亲投资的是一个熟人,按他的说法:这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稳赚不赔,父亲就信了。谁知,等到货一交给对方,钱就一直拖欠着。开始是守在那里,慢慢地希望变成了失望。父亲从那里回来,但没有回家。内心深处无比的愧疚和自责,让他没有勇气回家。父亲躲在远方的亲戚家里,托人带给母亲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说:做生意的钱拿不回来了,不想连累母亲;以后赚得到钱,就会回家;赚不到的话,就让母亲好好照顾这个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母亲有些惊慌失措。然而,母亲并没有乱了方寸。她马上回信给父亲说,“钱亏了可以再赚回来,你人出去了就不一定能回来了;如果你真的不想回来也可以,那得征得你母亲的同意”。父亲接到这封信,偷偷地回来了。回来以后,母亲征得父亲的同意,和父亲一起去一个信基督教的阿婆那里请她为我祷告,希望过年的时候债主不要上门来哭闹着讨债。很稀奇的,那个年过得很安宁。不过,从那年开始,父母比以往更加省吃俭用。春天养蚕有点收入就还掉500或800,秋天稻谷收成了卖掉一点还债。但凡有钱就想着先还债,基本生活费有了就很满足了。据母亲回忆,因为那些债背在身上,8年都没做新衣服。
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骗子是从那时候盛行的。一面来说是好事,看见人性的善美和因犯错带来的痛悔;另一面来看是坏事,一次错误的选择带给家庭的是沉重的打击。无论如何,母亲的宽容挽回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母亲的接纳感动了一颗懊丧的心,母亲的负债感激励着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假设同样的情况放到现今:骗与被骗的两者,非打得头破血流不可;妻子破口大骂是再正常不过的,丈夫破罐子破摔也是注定的;欠钱的人生活照样潇洒,手里有钱也要看心情。
在我无知懵懂的岁月里,家庭的拮据让我记忆深刻。所以,我好像没有对物质太多的要求,别人以为理所当然该有的,我都不敢奢望。那时的我什么爱吃,从不挑食,酱油拌饭是我的没事。父母没空带我,放在谁家都可以,一个大的洗衣盆是我的乐园。我不记得那时我还说一句名言,我是长得很漂亮,就是眼睛小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