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424天 不断缓解自己生态焦虑,相信2020是最好的一年。
著名的动画片《冰河时代》这个发生在冰河时期可爱的动物们的一系列故事,早已深入人心,男女老少通杀。其中第二部,就发生在地球上的冰河期快要结束的时候,面对一天天变暖的天气,动物们都欢欣鼓舞。万物回春的天气里,食物多种多样,生活无忧无虑……
然而三个主角迭戈(剑齿虎)、曼尼(猛犸)和希德(树獭)却在普世欢腾的气氛中察觉出了危机:随着地球逐渐变暖,冰川消融,水位正慢慢上升,照这个速度下去,动物们的家园很快将被淹没。
于是,动物们在迭戈、曼尼和希德的带领下,上演了一部找寻新家园的旅途。
不管这一系列五部深入人心的动画片如何大卖,在我们的心中,多少人会真的觉得冰川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冰川的基础知识?又有多少人直到,我们讨论严峻的“冰川融化”问题,严重性到底在哪?
我相信,这一部短小精悍的《冰川启示录》纪录片,会让大家有个全新的认识,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一)冰川——自然形成的灌溉生态系统,起到“天然水库”的作用。
冰川古往今来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地球陆地面积的1/10都为冰川所覆盖,其中山岳冰川中的67%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带,这一区域是最需要淡水资源的地方。
而山岳冰川的存在,就像在周围这些干旱缺水的区域之中建立了一个天然的灌溉系统——因为高山总是会比平地获得更多的水汽,从而直接将水气固定成为冰川,这些冰川就像是巨大的天然水库,他们不会一下子用光,而是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地开闸放水给周围区域,再不断地补给蓄水,非常有规律。
我国又是该纬度带冰川规模最大的国家,又是世界荒漠区和贫水国中冰川最多的国家。可以说,这些山岳冰川的存在,弥补了淡水资源的不足,调节了河流径流供水的平衡,对整个生态稳定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陌生又不常见的冰川,真的和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天山一号冰川——沙漠中的水库
大家想起新疆,除了想起各种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外,独特的气候,也是特征之一——“干燥”。
新疆的省会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遥远的城市。
同时,新疆有个非常文明的高大山脉——天山山脉。它全长2500公里,南北平均宽250~350公里,最宽处达800公里以上。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同时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天山山脉的任何一个方向离海洋都超过了2400km。
天山山脉有很多的山峰,最高海波海拔7443.8米。这些山峰储存有大量冰雪资源,并且形成了很多条冰川。在这些冰川中,其中人类可以近距离观察的冰川是天山一号冰川。该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00万年历史。冰川形状为双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长度为200米,面积1.74平方千米。
围绕着天山的是地球上最大的温带沙漠群,南面是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同时是温带最大的沙漠,它的面积超过了32万平方公里。天山的北面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为4万平方公里。
而天山冰川就是这些干旱的沙漠之中的灌溉系统,通过“天然水库”的功能,将冰川水输送到附近的沙漠中去,从而在沙漠里,人们才可能建立起来一个个绿洲。能够在沙漠中生长的绿色植物,也完全靠冰雪融水,虽然这些水是限量的,但足以缓解干旱的局面,这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灌溉生态。
可以说如果没有天山,这两个沙漠几乎隔绝了东部和西部的联系,在历史上,也会严重的遏制东西方人类文明的建设和交流。
(三)“丝绸之路”的形成,东西方互通有无,天山冰川的存在,功不可没。
大家熟知的“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
如果沙漠里没有靠源源不断的冰川水补给,才形成的绿洲,纯靠人力牲畜行走的力量,要穿越广阔的沙漠区域,让这条路畅通,势必要晚上一个世纪乃至几个世纪之久。
渺小的人类,在大自然无情残酷的一面,是脆弱无力的。这绝不是靠人的意志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的恶劣。
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行。丝绸之路对世界的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清楚,完成了人类文明早期的交流。
东方向西方输出丝绸等货物,相当于交换了生产技术;而西方向东方输入了文化艺术影响和意识形态,比如影响了西域文化的各种乐器,服饰,传统;给华夏艺术文化添加了很多活泼的元素。比如来自西域的奔放热烈的艺术形式也鼓舞着先人的创作热情和技巧,推动了著名的敦煌壁画文化的形成。再比如佛教文化。
(四)天山如何形成冰川,成为水库?答案,因为有风。
要有水,就必须先有风。
这里需要引入我们初中地理学过的知识——西风带。
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它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温带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大约位于南、北半球的纬度35°~65°之间的区域。
西风带的风力巨大和持久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地球自转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按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是向两个极地输送。也就是说,在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应为南风,南半球则为北风,但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由此相应地把南风转变成西南风,北风改变成西北风,而偏向力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大约在40度中纬度,这个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几乎就是横向运动。这也是西风带永远向东运动,盛行西风最直接的因素。
因为这一个自转带来的偏向,所以西风带刚好经过与之平行的天山山脉,将经过海洋是携带的大量水汽,最大限度地留了下来,可以达到20%。
西风带的存在,就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虽然有些区域注定离海洋远,降水量极少,但是西风带所带来的水汽,冷凝变成雪花和冰晶,留在山上,形成巨大的白色水库,也足以滋养它经过的区域。
(五)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冰川,了解冰川,关注冰川融化?
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急剧增多,全球变暖,雪线后退,冰川融化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严峻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我喜欢这个朴实但又充满干货的《冰川启示录》纪录片,就是因为,它客观地科普,提出问题,但不会盲目引发大众无谓的“生态焦虑”,也提出了当前有很多专家面对这个问题,默默为之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研究冰川?
天山上除了西风带形成的冰川,还有很多其他方向复杂的冰川历史活动痕迹——这就证明,这片干旱的山地,至少曾经,拥有大量冰川资源,进而去分析这大量冰川的形成原因。
而且研究表明几十万年间,天山上的冰川从未因为任何一种气候完全消失过,但冰川规模或大或小。这也许是乐观的结论,但这种剧烈的变化,也足以严重影响到文明的存续。我们今天就在面临这种严峻的考验。
梭罗曾在《种子的信仰》里说过:
“大自然以这般随意的作风,最终造就一片森林,尽管它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它踩着看似细弱而隐微的步伐——就像地质形成那样——跨越了极远的距离,取得了极大成就。认为这些森林系“自然发生”的想法是种庸俗偏见,但科学知道,这些不是突发的新创造,而是依循既有法则的持续发展,它们是起自种子——源自仍持续不断的运作之中,即便我们或许并未意识到它的运作。”
小到一粒种子,都是自然造物的神奇,都是生态平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自然的神奇和博大,不仅会给我们很多超脱眼前汲汲营营的思考,而且越深入去了解大自然生态,真的会感觉到,我们拯救的不是自然,因为自然造物的神奇一定会找到方法继续繁衍和存在,真正要学会适者生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拯救的,也是我们人类自己。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