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
(一)理想与现实
生而为人,立于人世,我们理应深入了解自身,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如果不切实际对自己过高定位,就容易贪欲过重、变成痴心妄想;如果不够自信定位过低,则易郁郁不得志、终难以施展才华。能够在世间觅得恰如其分的位置,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智慧。
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小说中的高加林,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他对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幻想,想要从农村一下子跳到大城市去生活本来无可非议,但在那个对农民和穷苦人来说上升通道极其狭窄的年代、在他的家庭背景那样的情况下,这么想就有些太过不切实际。他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他甚至有些太过虚荣,才会狠心地甩掉恋人巧珍这个“拖累”,选择答应带他远走高飞、让他平步青云的黄亚萍。当他伤透了一个深爱着他的朴实农村女孩的心,从虚幻的高处跌下来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爱,但那也已为时已晚,美丽善良的巧珍也已嫁作他人妇。
人生就是这么充满戏剧,一次紧要之处的选择,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二)原则与选择
无论在何时,我们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不能触碰的原则和底线。这些原则和底线是一把丈量的尺子,让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标准,也是一杆秤,能够在我们权衡轻重的时候掂出真实的分量。如果在需要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内心没有一条准绳,我们始终会摇摆不定,也会在犹犹豫豫中心内受尽煎熬。
黄亚萍之所以在得知高加林被遣送回乡之后如此痛苦,就在于她既真诚地爱着高加林,但也真诚地不情愿他是个农民。两方面对她来说都很重要,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体,而她没有确定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才导致了她在做出选择时痛苦万分。倘或她能有一点点倾向或者坚决,也不至于让自己如此难受。生活对于这种人常常是无情的,你若没有坚定的原则,它就会不断为你提出严峻的问题,让你选择,让你的内心一次次经受折磨。
生活的长河总会向前奔去。岔道口处走错一步,究竟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还是一生,全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