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碎碎念
我,一个北方儿郎,土生土长土里边刨出来的一个男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小在脑子里、对春暖花开大地复苏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少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听我给你捯饬捯饬~
我 ,出生在一个两口之家,我的到来使我们这个小家变成了坚不可摧的三角形,完完全符合千禧年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我爹娘祖籍中原,据说老家那边人多地少,事实上也真是如此。只是后来跑到北方来发展,逐渐定居于此。所以我打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定性了我从此之后变成一个北方的娃!我在祖国正北方,所以对于我来说在我南边的都叫南方,没毛病!那个时候因为交通不便利所以在小时候也没什么机会经常回老家,逢年过节才会回去一趟见见敬爱的长辈。后来随着交通发展迅速,回去的次数多了,也慢慢地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北方干燥,尤其是内蒙古这一片,春秋短冬夏长,年均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气候大,普遍比较干燥。干燥到什么程度?中国八大沙漠内蒙占四个你就说干不干吧!所以在南方看来很稀罕很少见的事情在这边有可能就是“家常便饭",而从小到大给我印象最深的、沙尘暴首当其冲。在我固有的印象里,这家伙准的要命,不是指命中率,而是指准时。一年两大场风,每一场风都意味着“灰头土脸”这个词不再是形容词,而是事实。
在小时候,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全国都在入春,即便不入春也是在入春的路上,反正多多少少周围的环境都得给点“表示”,内蒙不一样,他在二月中旬小风有可能就给你吹上了,别的地方微风拂面,我们是微沙拂面!都是风,差别还挺大。不过只要扬沙一起,我们当地的这些人就知道,离夏天不远了。为什么说是夏天?因为一整个春天我们都在沙尘里度过的,沙尘暴有起势。仔细观察可以知道,它不是直勾勾冲过来的,他会先撒一把沙子轻飘飘的落在你所在的城市里看一看你的反应,当你吐着口水把嘴里的沙子吐出去的时候,他就知道你做好准备了,接下来的一天里,他会鼓足气力使尽全身解数把一整座城市变成沙的海洋。人是黄的,路是黄的,身边的树木是黄的,高楼大厦是黄的,抬头看天,连太阳也是黄的。去上学的路上需要戴纱巾蒙着脸眼口鼻,一路和风沙斗智斗勇,双手护着纱巾,堤防沙尘吹来的风一把拽走。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沙尘总是去而复返,来来回回。当他彻底离开的时候,夏天也就临近了,你会发现草变绿了,树发芽了,天空慢慢变蓝了。你会突然发现,沙尘暴来的这段时间里好像也不是啥都没做,最起码他吹醒了睡着了的草和树。小时候年年如此,沙尘暴年年都来!所以我说我童年的春天,有一大部分都是沙尘暴带给我的,好像春天就是沙尘,沙尘就是春天。
后来有机会接触老家的春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次是在过完年后,因为交通原因所以父母决定多住一段时间,年后的闲暇时光导致我有很多的时间跑到田间地头观察一切我感兴趣的事物。同样的二月底三月初,同样的我,在不同的地方,感受着不同的春天。中原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我的老家在东部地区,这一片有着极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海拔低带来的好处就是四季分明,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春天在一步一步的向你走来。草冒着嫩芽,树抽着新枝,田地里麦苗茁壮的生长着,各式各样的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村里头的狗子成群结队的追逐打闹。微风拂面炊烟袅袅,绿的气息不停地冲击着你的鼻子,你所闻到的一切都是春天的味道。这里的春天好像走的不是那么的着急,慢悠悠的叫醒一切,然后和夏天做个交接,最后消失在炎热的午后!
我很庆幸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春天!北方的春天粗狂得像个骑着烈马的壮汉,他骑着马急匆匆的赶来挥舞着手里的马鞭叫醒一切然后又急匆匆的离开。中原的春天更像一个文绉绉的书生,他不急不缓的一步步丈量着自己的园子,拿着扇子扇醒睡着了的万物,随后和夏天擦肩而过,至此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变换,得益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种的树越来越多。内蒙的沙尘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到现在几乎都不可见了,最多的就是扬沙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入春这件事情还是那么的不易,一年到头入春失败的次数还真不少!
不过我依然抱有希望,随着花草树木越来越多,绿地草原越来越常态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相信不久也能在北方见到,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絮叨这么多,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