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cctalk上的付费讲座,是郝晓东老师主讲的。首先他界定了什么是专家教师。应试高手?老教师?发论文多?高职称?善讲公开课?他认为综合起来的才是专家教师。
专家教师有洞察问题本质、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教师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15%),学科知识(50%),教育学知识(15%)和其他(20%)。一个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会影响所关注的事物,影响到在环境中如何理解信息,影响到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你有什么,才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决定了你如何理解。啃读专业书籍的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一些新的观点进入大脑的潜意识,从此改变认知结构。如果单单是总结出来的心灵鸡汤,没有深刻的体会是不会改变认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建构知识要经历同化、顺应,达到平衡,再同化、顺应,再达到平衡。当有了认识后必须行动才有用,通过写作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理论理解新观点,理解之后的重要环节是实践,做了再说。
专家教师脑子里装着有意义的模块,是进行过刻意练习得到的,是经历过磨难,得到高人指点或相助才成就了他自己,他调取知识完全是自动化的行为。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有意义的模块呢?对教师来说,名师课堂实录,各种习题,中高考题目,学习策略研究等都是有意义的模块。只有合理地对自己进行各项管理(时间管理最主要,其次是情绪管理,体力管理等),也可以理解为自律,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模块上,不断练习就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