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六辑:面对困难
俄国.陀斯妥耶夫斯基: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古希腊哲人彼亚斯说: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不幸的。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一种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比如失恋、死亡)。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并接受。
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这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承受不幸不仅是种能力,来自坚强的意志,更是一种觉悟,来自做人的尊严、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的智慧和超越尘世遭遇的信仰。
生命只是死亡的遗物罢了。
卢克莱修:在你死后,万物将随你而来。
塞涅卡:想想看,有多少人命定要跟随你死去,继续与你为伴!
蒙田:如果
死并不孤单,全世界都与你为伴
。死是公正的,对谁都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