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希望孩子事事做到很棒,却内心脆弱。还是允许他不够完美,却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呢?你知道吗?争强好胜的孩子往往只是表面坚强,他们通常都有一颗玻璃心。
作者:一木钉
1、
君君上小学一年级,她表现优异,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周末一刻不得闲。但是,小小的她却常常忧心忡忡地问妈妈:“我做得棒不棒?我好不好?是不是我做不好大家就不会喜欢我了?”
君君妈说,女儿总是害怕,如果自己不得第一,就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欢,感觉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了。
君君考试前会失眠,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跟小伙伴相处时特别强势,容易情绪失控,尖叫、甚至大打出手,而好强的君君其实还有非常敏感脆弱的一面,她受不了一点否定,时常脆弱哭泣。
这样的孩子往往很省心,自小便有着特别自律的习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考不好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先落泪。
他们在小时候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
但是,独立,自立,积极进取其实只是表象,争强好胜的孩子往往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2、
好胜心过于强烈,往往滋生自私、嫉妒心理,霸道,缺乏团结和团体精神,在今后的岁月里容易被孤立,在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形成和人发生冲突的特点。
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常常反映着家庭的问题。
许多家长在意输赢,纠结分数,喜欢攀比。他们只关心孩子事情做得好不好,却不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将放手演变成“不管”,长期忽视孩子。
渐渐地,孩子为了能使自己得到应有的关注,便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有我比别人强,才会得到关爱,从而逐渐生出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
3、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有“进取心”而不是“好胜心”,“要强”却不是“争强”呢?
1)、父母需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俞敏洪说过: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为什么孩子如今这么争强好胜却又敏感脆弱?孩子是不是受家长的观念影响才会如此注重得失和输赢?是不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却对情感忽视严重而导致孩子表面坚强,内心却脆弱?
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言行甚至价值观念,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向导。
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而能够圆融地拥有各种关系,拥有好的人品,则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石。
教育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2)、关注孩子的感受,呵护孩子的内心
在爱的包围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平静温和,容易感到幸福;而缺少爱与陪伴的孩子,却害怕失去,内心变得敏感脆弱。
成绩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事情做得是否完美只能决定人生的一小部分,拥有一颗强大坚韧的心,才是孩子赢在人生马拉松上的必备条件。
不要害怕惯坏孩子而吝啬自己的关爱,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去体察孩子的情绪,用包容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去承接孩子敏感的内心。
3)家长需重过程,轻结果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特别在意输赢的家长,很难会有一个平常心的孩子。我们需调整自己,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而不过分强调结果会如何。
身体力行地去告诉孩子,我们需将精力投身到过程中,享受当下,而不要总是念叨着最后是否会考高分,是否能拿第一。
只要孩子尽力了,结果怎样,就随他吧。
4)、得体的退出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退出不难,难的是得体。我们需要放手的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家长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无论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了事情,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认识“放手”,别让放手成了不管和忽视,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从日常小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渐,因势利导地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让我们陪伴孩子养成平静温和,内心坚韧的特质,他才会在以后的路上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作者: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平台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