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单位上觉得领导不赏识自己,怀才不遇;家里觉得配偶不理解自己,所托非人;在外觉得朋友不力挺自己,交友不慎,对于以上的委屈、焦虑和痛苦,怎么解决?
孔子并没有就问题回答问题,而是跳出问题看问题。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而要担心你不了解别人。不破不立,孔子认为别人不了解自己根本就不是自己应该担心的问题,而应该重新树立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去了解别人。
但这两个问题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是结果,自己是否了解别人是原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因才有果。如果只是坐等别人来了解自己,而不是主动走出去了解别人,就可能错过很多学习、合作、提升的机会,别人就更无法了解自己,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从原因出发,道路越走越宽。从结果出发,道路越走越窄。
原因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关注了耕耘,收获是自然而然的,收获是由耕耘决定的。
结果是我们不可控制的部分,是由原因决定的。如果我们只关注收获,懒得耕耘,结果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平,别人有收获而你没有。
每一个原因上天都匹配了一个最合适的结果,所以我们如果想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应该创造最好的原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正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俗子害怕承担后果,怕自己吃亏受苦,而菩萨担心的是原因,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千万不要心存恶念,不要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