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其经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塑造出了一大批武侠经典人物形象,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主角”外,仅在小说第四十三章中短暂出现的一个人物形象也被很多人记住并津津乐道,他就是被人们戏称为“少林扫地僧”的无名老僧。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寥寥数语,少林扫地僧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在少室山举行的“武林重头戏”武林群雄大会中,“少林扫地僧”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出场,云淡风轻地向萧峰等众人解说强行练习少林七十二绝技之弊,又以一人之力对战萧远山、萧峰、慕容博、鸠摩智等武林高手,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两人,之后将他们的内伤治愈,以佛法化解两人恩怨,并将二人点化,最终大彻大悟,冰释前嫌,并拜其为师,皈依佛门,回归正道。至此,一场波及整个“江湖”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几个人物,几乎都已经被摆平。可以说,正是这个无名无号、不知来历的少林扫地僧的出现,才平复了武林的争端,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杀戮。
抛开小说的虚构特点不谈,所谓“高手在民间”,生活中,你身边是不是也会在某个领域出现一些“少林扫地僧”式的人?“少林扫地僧”早已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我等俗人却总喜欢以世俗的眼光看“少林扫地僧”:
“少林扫地僧”是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的代表
如果因为网友叫他“扫地僧”就用清洁工来总结无名老僧的本质工作,我认为是不全面的。从他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来说,我觉得叫“图书管理员”或是“图书馆馆长”会更准确一些。在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无名老僧可谓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的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少林寺藏经阁藏书丰富,不仅有各类佛法、心法,还有无数上乘武功秘籍,甚至医药全书、救世秘籍。作为唯一的“图书管理员”,除了要从事登记、分类、整理等日常业务管理庞大的藏书之外,还要兼职清洁、保养、修缮等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众人大闹藏经阁时,老僧说“你们怎么每次来,都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只扫帚一挥,那些杂乱的经书居然整整齐齐地飞回原位,可见无名老僧“清洁业务”早已精益求精,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质工作,还将各类书籍的内容掌握得一清二楚,根据“不同读者”的个人情况“做好图书推荐工作”,特别是在看到有人因为强练武功快要走火入魔时,将化解危机的武功心法“推荐”给了“读者”,只可惜那几人都是急功近利,浪费了扫地僧的一篇慈悲之心。
少林扫地僧在这样毫不起眼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他早已练就上乘佛法和精湛武功,以他的能力、实力甚至是论资排辈,站出来变成少林乃至武林泰斗级的人物也难,但却从来不为名利地位所困扰,不抛头露面,不争强好胜,只立足于自己的本质岗位上潜心钻研义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甚至都鲜有人知晓有他的存在,将爱岗敬业、默默无闻表现得淋漓尽致。
“少林扫地僧”是人事部门失职失察的表现和结果,是优秀人才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少林寺虽是佛门净地,但等级制度历来森严。从以“方丈负责制”的上级领导,包括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监院、典座甚至书记员,到普通的小和尚小沙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人事体系,在管理中也就有相应的人事部门和人事制度。但是当少林扫地僧出现时,少林寺众人皆是面面相觑,不知“来者何人”,可见众人并不掌握这位绝世高手的个人情况。一个连个人基本档案都不掌握的人事部门,就更不用提管理、考核、发现、培养、提拔和使用了。
而少林扫地僧俨然是一位精于佛法、心法、武功、心理学、矛盾调解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他佛法无边早已看破红尘世俗,内功心法修炼自成一体,武功冠绝武林、以一己之力轻松降服几大武林顶尖高手,更是成功调解了一起引发武林大乱斗的“民间刑事纠纷”……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然而却在一个“图书管理员兼清洁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甚至连自己都忘记了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了”。倘若将其使用到更大平台的岗位上,不仅成为少林武学泰斗地位的定海神针,维护更多人平安,还能将“研究”成果展示和传授给更多人,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少林扫地僧”是信息传播交流落后的“时代产物”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做一件事。正是由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缓慢特征,才造就了少林扫地僧这样能力出众但默默无闻的人。假设现在还有这样的人物,画面简直不敢细想:随着少室山武林大会的“一战成名”,少林扫地僧变成了顶级流量“网红”,藏经阁也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于是“直播学武功”、“直播授佛法”、“直播烧香”、“直播带平安符”甚至“直播调解”、“直播防诈骗”……
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推广和层出不穷的传播途径,让越来越多的“民间高手”和“少林扫地僧”有了展示和表现的舞台,只要你够优秀,只要你有能力和才华,都有展示的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草根”因此而改变命运,但也有很多人在网络中迷失自己。那些迷失的人,如果能得到“少林扫地僧”的“佛法点化”,也不至于盲目追求名利地位,误入歧途吧!
“少林扫地僧”是在混乱环境中学会自保的通透之人
小说《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在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中,整个社会环境可谓混乱不堪,危险重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任你能力再强,武功再高,要以一己之力扭转社会环境和局势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甚至可以说,能力越强,就越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故事中惨死在江湖恩怨纷争中的人物不计其数,就连小说的主角萧峰也难以幸免。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少林扫地僧看破红尘、审时度势,选择了一条自保的道路,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比较消极,但是却达到了自己渡人渡己的目的,不可谓不通透。
时代在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混乱永远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如何在乱世中自保,除了加强自身本领建设使自己强大以外,像“少林扫地僧”一样放弃心中的仇恨和执念、欲望和邪恶,不问世事,不露锋芒,或许才是真正的通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