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念荷
对龙游天池,一直有种向往,大概是因为“天池”这个名字。曾几度想骑行探寻,最终还是折服于想象制造出的各种困难。
前两天,同事告诉我她家附近的荷塘里荷花盛开了。于是,去天池的念头复苏,然后我决定去看看。
顺风车的小哥有点着急,预约的八点,七点半就问能不能出发。我早就起床了,于是同意七点半出发。
窗外飘起了雨,小哥说下雨天你不能好好玩了。曾在游玩时被大雨隔着伞浇灌过一次,便懂了雨中游玩的艰难,不过既然出发了,就向前吧,雨中赏荷,也别有一番韵味。
02 见荷
刚好,我到达目的地时雨停了!作为早行的游客,眼睛在清晨的柔光里饱览了万倾荷塘的安静与清雅。
袅袅婷婷的荷花,在田田的叶子间舒然绽开,不惊艳,很自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众人皆知荷花的美。荷花的不染,可从想象中得知;可不妖,只有身临其境了才能深刻感受。
漫步在悠悠荷田间,没有特别的感动,也没有澎湃的激情,田田的莲叶,与四周的山水房屋融合地恰到好处!莲叶间的花,不疏不密,每一朵,都开地很通透,仿佛盛开就是一种觉悟。
第一次有点明白为什么我最喜欢的《荷塘月色》听起来总是那么舒然。
03悟荷
在荷塘间一直走下去,不会觉得厌倦,若要离开,也不会流连。这便是荷的独特之处,开在夏天,没有春的期待,也没有秋的伤感,顺应自然,清然盛开。
悠然漫步时,荷塘间出现一群骑行的少年,他们停下来,在荷花前摆好队形合影,然后潇然起航,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看到的他们额前的皱纹。
少年从荷田经过,青春是远去的风景,生命依然蓬勃。
也有翩翩的女子,拖着棉麻长裙,宽松大褂,头盖荷叶,脸映荷花,站成风景,等待快门按下。我正看着一朵荷叶上泠泠的露水出神,有女子过来示意我躲出她站成的风景。
我笑笑,赶紧闪开。这才意识到自己黑色的运动衣和碧绿的莲叶根本不搭配,便省略了自拍,只顾悠然地走,用沉默在脑海里写着眼前的风景,似乎,刻意留些照片并无必要。
以前,总想让自己留在风景里,在这田田莲叶里,突然就释然了,看过,走过,没有在风景里留痕,风景却印在心里。邂逅荷花,感悟了自在。
04荷韵
沿着荷田边的路徐徐前行,荷花渐行渐淡,最后,只有安静的村落。路上有莲子酒的广告牌。清列,通透,还是醇厚?我脑补着莲子酒的样子,路过几家院落,在一颗古老的香樟树下驻足片刻,继续前行。
一路行至天池山脚下,途经漂浮着死鱼散发着粪味的水池,路过砌在林木中的坟墓,天气越来越热,包里没有水和食物……天池山像是一种指引,心向往之,不问迷途。
踏过碎石路,于山林中拾级而上,水声清灵,汗水舒展。山的角度有点直,呼吸渐渐着急。
不时有吼声从山林里传来,自然的怀抱,容得下人的千姿万态。想起初中时有同学写了篇作文,说去山上割草,站在山顶大吼几声,是何等舒畅,语文老师评论:“多不文明!”我忍不住笑了,老师不懂少年心。
石阶路的尽头,是崎岖的山路,有几位老人下山,劝我折返,说天池还很远,山上有野猪。我笑笑,说我再往前走走。
走了一会,看不到尽头,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一点多,我便毫不犹豫地折返了,并不想把自己折腾到筋疲力竭。
去年独自把三门源的山爬到山顶,茂林陡途中几度想返回,又觉得已经爬了那么久,就再坚持一会,最后到了山顶。
折返需要勇气,被荷的淡然与通透韵染,今天我折返地轻而易举。
05 荷缘
折返途中,坐在一处石阶上歇了会。掏出早上出门前随手放在包里的书,发现竟然是庆山的《莲花》,不禁欣喜,便拆掉塑封膜,在扉页写了字。
天池山上打开莲花书,这是何等诗意的巧合。
看完《莲花》的扉页,有几位游客上来,我告诉他们听说天池还很远,她们说要去,并邀我跟他们结伴同行。于是,我又和他们一起往前走了会。
两位大姐很乐观,哼着歌,开着玩笑,我们超过了我方才抵达的最高处,她们说走不动了,同行的大哥决定折返,于是我们又返回,一起下了山。
途中大姐跟我讲她小时候在山上砍柴的故事,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到山底时,厚着脸皮问大姐她们能不能带我到龙游,她们欣然同意。
一路听她们愉快地哼歌,不觉中心里充满了欢乐。加了大姐的微信,分别时红包感谢,大姐拒收,说了一句:“遇见都是缘,有机会再一起爬山!”
六月天池荷花约,缘起一念间!
文/冰点
感谢您点开,分享我的六月荷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