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90届奥斯卡典礼在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落幕。此前大热的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不仅拿下最佳动画长片奖,主题曲“RememberMe”也击败了此前呼声极高的《马戏之王》“This is Me”获奖。
这部电影实在是实至名归,想当初在电影院可是赚足了我的眼泪,只后悔纸巾拿少了,最后十分钟简直是密集式催泪。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很多人以为是一部老套的音乐寻梦故事,看完才发现这是一个以生长在抵制音乐家庭的小男孩米格为了实现音乐梦想为线索而串联起的寻找家庭和人生意义的真谛的故事。音乐为外壳,内核则是永恒的主题——爱。看似老套的内容简介,却被皮克斯拍出了新意。这部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小男孩米格追寻音乐梦想,后来明白梦想和家人一样重要的温情线。另一条是看完整部电影,才会被震撼的关于生死、记忆和爱的更复杂的情感线。
不得不佩服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仅通过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篇幅,就让我们了解并喜欢上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节日——墨西哥亡灵节。而死亡这件令人畏惧、残酷的事情,竟然被拍出了亲切、温暖的感觉,这怎么可能呢?
是的,死亡在这里变成了欢快的庆典,以万寿菊花瓣为路,熙熙攘攘的像是春运回家过年,空气中、夜色里弥漫着香烛、食物的香气——前提是,只要你还记得逝去的亲人。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句台词一出,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和认同。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这样,他们才不会在另一个世界消亡,死亡变得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旅途的开启。
可能很少人注意到,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coco”。 coco是谁?没错,她就是影片开头出现的米格的太奶奶,皮肤松垮,患有老年痴呆症,只能坐在轮椅上,她的镜头和台词都很少,可是她却是串联起整部影片的最关键人物,也是由她,才引出整部影片的主题:请记住我。直到电影的最后,米格抱着吉他轻唱《Remember Me》时,影院里哭成一片,这才意识到,“Coco”才是本片最大的泪点。
正如有网友评价说:““这部动画片真坏,它让Coco那么老,老到几乎记不起一切,却告诉我们Coco曾经那么小,小到她抬起头来,我们就会想起世间一切的美好。她们也曾这么年轻,我们也会这样老去。”
所以《寻梦环游记》获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把死亡这件事刻画的温暖动人,给我们编织了一个梦,仿佛去世的亲人从没有离开过,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热热闹闹的生活着。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真的就可以通过那座花瓣桥回到我们身边。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去慰藉畏惧,存在是因为记忆的力量,爱是可以跨越生死的,或许这就是很多人感动到落泪的原因,因为这是米格的故事,分明也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故事。
其实9年前,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也有这样一部探讨死亡题材的亚洲电影,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片一开始,本木雅弘饰演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就因为乐队解散而失业了。
梦想照进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和很多逃离北上广的人一样,迫于生计的小林只能选择和妻子美香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
然而回到老家也并不意味着就此一帆风顺。即使在山形,没有实用一技之长的大悟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一张条件惹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大悟,不料当他拿着广告兴冲冲跑到NK事务所应征时却得知——“啊,那个是误导,我们要找人给去那个世界的人当助理。”事务所老板佐佐木向大悟说明了工作性质,所谓的“旅程助理”其实就是入殓师,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之化妆。
大悟踌躇良久,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他含糊其辞地对美香说自己当的是婚葬仪式助理,让她误以为是婚礼助理。
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这份工作开端并不轻松,第一次接活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被发现时已经死亡了两周,请自行脑补腐烂程度和气味......
还被老板佐佐木用来做教学模拟演示......
科普:人死后肠胃肛门松懈,如果此时腹内有大量的储存物,是会排泄出来的。
期间要遭受别人歧视的眼光,无论刚入行的小林还是干了一辈子的佐佐木。
小林更是被家长当做反面典型来教育不上进的小混混,那个难堪呀.....
虽然有很多尴尬的场面,但是即使是最沉重的死亡也会有意外轻松的情况出现。
比如希望葬礼上想穿着长筒袜离开的奶奶。
以为是美女结果不小心摸到不该出现的东西的人妖青年......
带着家人的无数吻痕寿终正寝的老爷爷。
而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舍下幼女离世的母亲。
经过佐佐木的巧手,生前操劳的母亲反而在死后得到了永恒的美丽,震撼了家人,也改变了对入殓师的偏见。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颗温柔以待的心。
也是佐佐木最常提到一个词:温柔。
如果说小林起初他对这个职业抱着排斥的心里,但是在佐佐木的引领下,在各式各样的死别中,大悟渐渐喜欢上了入殓师这份工作。
可知道真相后的身边人却不那么认为
来自朋友的鄙视。
妻子美香知道真相后,也和他吵了起来 。
大悟没有同意,最后妻子负气回了娘家。
心情压抑的小林只能和公司同事们在一起吃吃喝喝。
并且和同事们分享了抛弃自己和女招待私奔的父亲的故事
休息的时候会带上心爱的大提琴在原野上演奏,见多了死生之事的小林演奏出的曲子越来越有厚重感,生命这条长河,如同乐章一样川流不息而终有结束之时。
来自周围人的偏见直到某天发生了改变,一直健康勤劳广受热爱的老板娘(朋友之母)突然倒下了。
常来泡澡的老主顾小林和年老的殡葬馆工作人员成了送她最后一程的人。
小林给予了她安详的面容。
工作人员将老板娘送入炉中,说的话点出了全片的主题:向死而生。
影片末尾,大悟收殓的是与自己失散二十多年的父亲。
活着时也许无法说出口的话,隔阂乃至怨恨形成的僵局,一瞬间被天人永隔的境况打破,他在收殓的过程中发现父亲多年的辛酸疲累,最终压抑不住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痛哭相认,一直缠绕在心头的埋怨在死亡面前得到了开解。
和妻子一起送完父亲最后一程后,小林与已有身孕的妻子之间的矛盾也消除殆尽。父亲逝去,妻子孕育新生命,仿佛在暗示着生命的轮回,生生不息。
片中入殓师行云流水般优雅温柔细致的动作另人印象深刻。日本人是需当着家属的面给尸体清洁、更衣、化妆,再抬入棺木的。因为需要在众人面前完成,这一整套流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得分外小心,姿态手势端庄稳妥,轻柔细腻,这样才能给哀伤的生者以安慰,他们看着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如今又逝去,入殓的过程便是永别前最后一次盛妆相聚,要牢记,要接受,更要自知那是早晚要经过的一道坎。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大师久石让为影片制作原声配乐的作品《Okuribito Memory》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就是小林在蓝天白云下的田野上演奏的大提琴曲配乐。整首音乐的风格是低沉的,既没有亢奋的声张,没有华丽的张扬,但是非常悠扬流畅。平稳中孕育着深情,舒缓里释放着澎湃。音乐的结构上有一种层叠感,上一节与下一节迂回衔接,但是这层叠显得那样不疾不徐,那样从容平和,那样恰到好处。就像汇入大海的长河,虽然它无声无息,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不管历经多少岁月它终究将汇入大海…….死亡,或许没有那么可怕,就像影片结尾处那位殡仪馆的老人说的,它只是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
若我离去,只愿也被这样温柔以待。
这部内容充盈,气韵优雅,却又另人感慨万千的小众题材电影就是日本影片《入殓师》,用死的细节来探讨生之意义,大约这是能在一众严肃的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它避开那些高大上的题材,独辟蹊径,让生与死促膝谈心,其乐融融。它把死亡这件事刻画的温暖动人,而死亡这件事,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众生平等。凡人皆有一死,奥斯卡的评委们也不例外。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去慰藉心中的畏惧,追思离去的亲人。而那时的中国还在热衷于拍摄赤壁、画皮这样的大制作。
最后一个小问题:题材波澜壮阔却细节粗糙的大制作和平凡简单却刻画生动细致的小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