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个小朋友之间有矛盾,一个觉得我偏心另一个,为什么对方可以做的,她都不可以做。明明这么简单的事,我却把事情搞复杂了。
两个小朋友之间呢,各自的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性格和能力也不同。小朋友a尽受父母宠爱,物质上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可是,由此而来也产生了问题,父母的溺爱和不管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小朋友b呢,家里给的宠爱少,人平时没有什么安全感,但从小就自立。
在事情刚发生时,我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我的“区别对待”所导致的小朋友b心里不平衡。小朋友理解的“区别对待”,在我看来就是,我理解的“因材施教。”对待小朋友a,为了让小朋友a能够更好地学习,采用了奖励机制,也算是在哄着孩子。对待小朋友b,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所以采用了罚的方式。而我在说的也一直是,我眼中小朋友a和小朋友b的差异,为了让小朋友b认清楚自己生活的真相,让她能够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不要过多地关注别人。
实际上,现在重新来思考这件事,我的想法太过于“反人性”,人是群居动物,一定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真正地不受到环境影响靠的不是强迫自己去达成目标,靠的是内在的智慧和清醒的头脑。只有真正从心里明白了了,解开疑惑了,小朋友a才能在清醒、放松的状态下去找到自己想要追寻的。
而我的教育,也不过是填鸭式地在灌注我的想法而已,我也拔苗助长。而我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因为我对待自己也是这样的,从小到大,在我还没有完全想明白什么时,可能就必须按照大人或者环境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就长成了这种“刻板”的模样。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不够灵活,不是我太过于死板,而是有很多地方我也没有长好,很多道理我也没有太懂。而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更多地接触到生活的现实,然后顺其自然地解决问题,等待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自己。着急也没有用,很多事情,该经历的还是要经历。
以及,在跟小朋友b说话时,我又一次哭了,因为当我看到她的苦难,和想到她未来可能要经历的事情时,我觉得很无助,所以为什么很严厉地对待小朋友b,就是因为觉得她没有那么多助力,只能靠自己,再不快快长大,以后该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聊起来我为什么开到这所学校,因为这里有很多可怜的孩子,我想帮助他们。可是,正是这样的想法,恰恰会阻碍我的进步。
我在来到学校之前就把自己放在了“高尚行为的位置上”,我觉得我是那个“施舍”别人的人,我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了,觉得他们都需要我“帮助”。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样的想法,我变得执着,变得傲慢,所以一旦觉得现实满足不了我脑子里的幻想,满足不了我内心“施舍”别人的满足感以后,我就想要逃离,想要离开,觉得还不如去追求金钱。打破幻想,认清自己,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当我带着傲慢和执着去“行善”时,就是在这个不完善的善因上,不断地在结出恶果。所以,在哪里不重要,做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表面上,我以为我在救赎别人,其实,是今天的两位小朋友在救赎我。而,无论做什么,底层逻辑、内在智慧、能力都无比重要。理想,要扎根于现实。理想,在现实的土壤上才能开出花来。
无论未来去往哪里,我很感谢自己的这段经历,这里也一直会是我内心依依不舍的地方。谢谢,学校会是我梦想出发的起源。感谢,我和小朋友们在双向救赎,我要快快强大起来,才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