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跨年,我带着孩子奔波在来去医院的途中。在医院门口等车时,怀抱着裹得像个粽子烧得热气腾腾的娃,迎着冰凉的夜风头顶一轮渐圆的明月,心里怀着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孩子,你一定要健康!
豆是2017年12月30日下午说头痛,晚上开始低热,第二天各种感冒症状依次现形:喷嚏,鼻涕,哈欠,眼泪,咳嗽,甚至说耳朵疼。
到了晚上,耳朵疼得越发厉害,张开嘴就捂着耳朵喊痛。本想坚持到第二天早上再去医院的我,临时决定半夜去看急诊。
鉴于孩子的症状,我挂了两个科,耳鼻喉科和儿科。容貌清秀的挂号姑娘善意提醒我,先去看耳鼻喉科,儿科且等着。
于是我们手里拿着两个号直奔耳鼻喉科住院部,那里有一位接诊的夜班医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简单检查过后,诊断为“中耳炎”,问我:愿意打针还是吃药?
我要求用药,因为孩子从小到大除了预防针还没挨过其他针。
医生解释说,中耳炎用药效果不是很好,先用三天药,再来复查,看是否需要打针。
接过处方,我们一行转场去了儿科门诊。
传说中的儿科夜间门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哭声吵声大声说话声,热闹非凡。也有不哭不吵的孩子和大人,安静地坐在一旁眼睛盯着手机。
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二十多个号,据说还要等两个钟头。怀里抱着两颊泛红蔫蔫犯困的孩子,我在心里快速权衡了利弊,决定~退号,回家。
我的底气是,家里还备着感冒药。
但我回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找药,而是翻手机,因为我依稀记得,前几天看到过小儿感冒药出问题的帖子。
我不是个爱好道听途说的妈妈,网络上,论坛里,公众号,有太多不言其实的东西,大部分我只是瞄一眼,图一乐。一旦发现有关切身利益的,我会去追本溯源。
我登录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也就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检索“沈阳新地”,果然看到2017年12月17日发布的正式文件。
我又登录了辽宁省食药监局的官网,搜索“沈阳新地”,却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相关信息,只有几个语焉不详的关于开展整治工作,约谈工作,执法工作的文件。
看来确有“加大检查力度”。
但并未看到“立案调查”和“对涉案相关原料药产品按照药典检验后,未发现不合格情况”的确切正式官方声明。
我拿出家里所有的存药,小心翼翼地取出药盒子里一张张过去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使用说明书,对照里面的成分,发现平时经常给孩子用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愈酚甲麻那敏颗粒”里都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唯一不含的只有一种不太常用的“氨酚麻美干混悬剂”,还剩下半盒。内心欢呼雀跃着给孩子冲下一包。
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两天后,豆热退。隔日我带她去医院复查耳朵,医嘱:观察。回来后,豆又开始发烧。
我刚刚放下肚子里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而且,这一次,家里已经没有“可以用”的感冒药了。
遣老公去药店买不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感冒药,竟然无货。
万般无奈的我又来求助万能的网络。再次百度“马来酸氯苯那敏”,只有若干天前的消息。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代表着各方利益的公众号推文。
无所适从的我发微信问一个儿科医生朋友,现在吃什么感冒药是安全的?
他同样发给我一个链接。
我又去问一个刚刚去医院看过病开过药的妈妈,她说:医生开的感冒药,还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应该可以用吧!
作为一名平凡的母亲,对社会最基本的需求,是一个安全的生活医疗教育环境,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说得更加具体一些,
我们需要安全的空气给孩子呼吸;
需要安全的食物和水让孩子生长;
需要安全药物,孩子能安心地生病,然后康复;
需要安全的教室和老师,放心地让孩子去学校。
对于此次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要求所有经营和使用单位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标示为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并监督企业召回所有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是极好的开端!
但奇怪的是,为何没有了后文?
比如,所召回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经检验,是否对人体有伤害?或者可能对人体有伤害?有哪些伤害?
有哪些制造厂家购买过“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
又在哪些药物中添加了“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
我们尤其关心的是那些儿童用药中添加了“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
这些药是否都不能用?如果不能用,有哪些替代药品?
如果在2017年接下来的那十几天,这些环绕在许多妈妈心中的疑问得到了“官方途径”的“权威解答”,2018年,我这个玻璃心的母亲就不会忧心忧心忡忡于: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药?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为了每一个疼爱孩子的妈妈的玻璃心,在这个被流感掩埋的冬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们,您发布声明时,能说得更清楚明白一些么?
2018年,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孩子,你一定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