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月饼……卖临溪月饼……大小都有;卖羊角酥……羊角酥真酥啊……咬上一口……蓬松的呀……”
有天我在阳台洗衣服,听见楼下特押韵的叫卖声,不喜欢管闲事的我都忍不住循声望去。
只见一老者大概六七十岁,背虽有些驼,但精神矍铄,一看就是那种朴实能干的。他蹬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着我们这儿特有的老式糕点,有徽式月饼——古徽州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我们休宁的徽式月饼又属临溪月饼最为传统、最为酥香诱人;还有羊角酥——也是一种徽州传统美食。听着老者自信的叫卖声,真让人有种冲下楼去买上一些尝尝的冲动,看看这羊角酥是否真像老者说的那般酥脆。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对老者的兴趣呢?
大概起初是被他的叫卖声所吸引吧!他的一口方言叫卖极具辨识度,除了他我已听不到这样的叫卖声了。他的声音虽显苍老却很精神,关键是语句还特押韵,是用方言编出来的顺口溜。只怪自己文笔受限,表达不出那种韵味。
其次老者的叫卖声太具穿透力,能穿透时空,带我穿回到小时候暑假时乡下那条铺着青石板的悠悠小巷……那时候只要巷弄里传来卖货郎的叫卖声,特别是卖吃食的叫卖声,你总能看见他们身后跟着一群小孩儿,或打赤脚、或穿着一条红裤衩,有跑的、有跳的,一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景象。
岁月的更迭、时代的变迁,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那样的场景,便觉得儿时的回忆竟如此弥足珍贵。
仔细思索,其实老者最打动我的是他身上的那份坚守。老者虽老,却老当益壮;老者虽老,却依然在自食其力。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或小孩儿喜欢这样的传统糕点了,虽然老者的生意已不再是我小时候看到卖货郎时的那种情景了,但他却依然坚守着,我想他坚守的不仅是一份希望、一份自力更生,更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几代人的过往回忆……
大概他卖的月饼与羊角酥的味儿便是那种回忆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