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热心的奶爸,自作主张组建了一个爸爸亲子群,在这里广而告之一下。
群公告如下:
男人们不擅长带娃,在家庭中常处于一种被迫带娃的尴尬局面,建这个群的初衷,就是了解一下别人家的爸爸是如何带娃的,在带娃过程中如何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爸爸们不仅可以网上交流育儿之道,如果有机会也可以线下相约一起带娃出去玩耍,有的妈妈知道这个群后偷偷和我说你们爸爸群都是聊球、玩游戏、喝酒和撸串的话题吧?其实妈妈猜错了,根本没人聊球和游戏,因为几乎都不说话,男人本不擅长聊育儿话题,也许心里会觉得这都是女人们该干的活,如果热火朝天,那肯定不是爸爸群。
其实群里不公开聊不代表爸爸们不关心自己的子女,中国式父子(女)关系通常就是:不沟通、不理解、不会表达、简单粗暴,爱埋在心里。
希望这个群,能让一个家庭里的爱和责任不是缺失的,父亲们对子女的爱不那么沉默,而是勇敢的表达。
欢迎爸爸们加入我建的爸爸亲子群,我本人尽量让群内成员职业背景丰富多彩,既有专业的儿科医生也有普通工作的奶爸,既有职业早教从业者,也有其他行业刚刚婚后的准爸爸,群内成员多元化,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带娃习惯、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才会交流碰撞出不同的育儿理念,比如一胎的爸爸和二胎的爸爸认识就不同,如果妈妈们希望你的老公帮你分担一部分带娃的压力,那就让他进来交流一下吧。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位群内的大咖(奶爸):
@崔医生 是北京港澳国际诊所儿科医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实践和各种危重症抢救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儿科各类常见病的诊治,擅长新生儿及小儿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如果孩子生病这里可以直接和他请教,他会第一时间回复,也可以看他的育儿讲课视屏。
@闫师兄 是北京成长魔方教育创始人兼ceo,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知名母婴类杂志《妈咪宝贝》创刊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德国“逻辑狗”思维训练升级系统运营工作,更熟悉中国儿童早教市场,有关如何提高孩子专注力的问题可以和他请教,他本人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也可以关注他们公司的公众号。
@william 是不久前认识的一位理工科爸爸,但却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他的育儿日记详细记录了他和他家小壮的成长印记,文笔细腻,思路清晰,图文结合,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一起,典型的深度思考型父亲,可见一位父亲育儿与母亲育儿不同的思考过程。如果想多了解请关注他的公众号“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说爱你”。
@张老师 是专业的一线儿童教育从业者,PKU心理系毕业,曾是某国际幼儿园男老师,带过很多明星家的熊孩子,颇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千万别误会,他可不是前阵子风起云涌的“扎针型”老师,一个专业的老师不干那缺德事,你要知道中国幼儿男老师是多么稀缺的一个职业。现在的他是某国际儿童学校的校长,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可以群里或私下和他聊聊。
@谢医生 是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曾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学习,擅长儿童呼吸,消化,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谢医生医术精湛,对待孩子很有耐心,深得很多宝爸宝妈的欢迎,需要咨询的请直接@他。
@陈同学是我大学本科的同学,移民美国后生了儿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美国人的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从他儿子身上可见中外不同育儿思想的碰撞和反思,现在陈同学正从事游学事业,需要咨询这方面内容的可以和他交流。
先介绍这么多,因为群成员过百,只能邀请方式进入,感兴趣的爸爸可以加我个人微信号我拉你进群,不建议妈妈进入,因为妈妈群太多了自身养娃经验也足够不需要来这,更谢绝发广告的进入,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交流群。
最近关于育儿我思考的比较多,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奶爸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认证通过,在一二三线具备条件的城市,在医院建档后爸爸要和妈妈一起经过免费基础培训后考试通过,医院才给孩子发出生证明,这是提高奶爸们养娃技巧和知识的必备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