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伙伴
说到伙伴,首先想到的是姐姐和两个弟弟。因为从小到大跟我姐住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很少,那些记忆也早已模糊了很多。内心里对于姐姐当时离开无锡的事情心里还是始终有些愧疚的。那是小学的时候,下了大雨,我妈让大姐来给我送伞,她把伞放在了教室外面并且给我示了意,不过我并没有看见因此带着怨气地淋雨跑回了家。我妈因此责怪我姐,而这我一直觉得就是她离开家自己出去闯荡的导火索。从小到大我都很佩服我姐,觉得她很自信独立有本事,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对象。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血源关系上带来的相亲感是不会被冲淡的,在这个假期在她的农场待了一段时间,也和她聊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想法和感悟。在她面前觉得自己一直还是个小孩子,但到了两个弟弟面前,也发现自己有了姐姐的担当与责任。先说说亲弟弟,从印象还很明确的时候开始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和他一起在无锡长大,虽然小时候一直会打打闹闹的,但是现在如果真的遇到事情了,会发现兄弟姐妹真的会是你的坚强后盾。尤其是长大了之后,会一起聊很多关于人生的感悟,关于很多事情的见解。从小时候一颗泡泡糖都要分两半,到现在有好的东西还是会彼此惦记着对方。而另一个弟弟虽然不是亲的,却是在老家的时候一起长大的,虽然到了三年级之后就分开了,但始终也把他当成了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小时候都是最亲的人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又很少会去了解小孩子的想法,所以始终记得曾经一起坐在楼梯上看星星,一起惦记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到现在,基本上都在不同的地方发展,但是无论如何,都希望他们有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但是对朋友,却并没有血源亲情来的这么密切,甚至也因此产生过很多烦恼。
不可否认,在性格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家庭环境,朋友的影响可以说也是无比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有相同性所以相互吸引,因为有差异所以暗暗比较。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因为现在有了手机改善了很多不安,但在那过去的十几年,朋友,是迅速消除不安和找到归属感的最好途径。
也许是自身性格自卑,不善言辞与交际的原因,从小学的时候开始,交到的好朋友都是很外向的人。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也都能够找到一两个玩的很好的朋友,不会自己落单地孤单一人。那个时候或者说直到临近20岁,都还是很怕在很多人地情况下自己独自一个人,追根到底还是因为内心没有勇气。不过,即使交到了好朋友,也是因为自己地讨好型人格有时候会觉得很累。我自己的本性里还是自私的,始终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这与讨好型人格相互冲突的时候,更会格外痛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不想牺牲自己的时间或者精力去帮忙别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别人能因为我的帮助而接受我。但直到现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会选择去忙别人的事来获得认同,不过,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手足无措。
不过,朋友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还是相互的,由于我自身的内向,所以很多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靠她们的外向来融入。有的时候自己想去做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的事情,也会怂恿一下她们去做。
回顾一下交朋友的历程,最开始小学的记忆还能记得清楚的是从翁开始。小学的时候说是无比单纯的这句话我觉得对于我并不是那么准确。因为即使那时候我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也早早地产生了摆脱她的心思。当她在问起我们会不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的时候,我违心地说了是,即使内心并不认为如此,甚至做好了初中就分开的期待。然而命运总是很巧妙,初中三年里又和她是一个班,又继续违心了三年。不可否认,翁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但是我想远离她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强的占有欲。对于她而言,我更像是一件专属于她的附属品,除了她我不能再和别人有更深的交际。然而由于我的讨好型人格,我始终不敢和她点破,直到初中毕业之后自然消散。而初中的后半段,唐和沈又走进了我的生活里。先说说沈,我也曾经以为会和她是永远的朋友,她也确实满足了我的朋友的期待,与对待翁不一样,对她我是心甘情愿地做一些事,因为她更能给我一种分寸感。而唐虽然少了些分寸感,但是她又没有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所以直到高中毕业,和她们始终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至于与沈的关系的转折点,则是高中毕业。也许是因为彼此的分寸感又太强烈了一些,也许是因为我和沈的共性只在于一起学习的时候,同吃苦而不可同享乐,所以高中毕业的假期因为没有主动的联系最终形同陌路。至于唐,直到现在依旧是保持着见面时会比较密切,而分开时也互不打扰,彼此有了新的朋友也能始终给对方留一个位置的距离。到了高中之后,最好的朋友又变成了吴。吴和翁有些相似,最开始吴也有着很强的占有欲,因为占有欲的问题也发生了几次争执。高二的时候的集体宜兴五天社会实践,因为帮别的同学捡了下衣服忽视了吴第一次明确地谈及了占有的这个问题。之后也冷战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有了新的朋友,就是另一个沈。对于她,我们更像是彼此慰藉地关系,因为同时和原先的朋友产生了矛盾,而那个时候去食堂吃饭和上体育课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小团体。在与原先的小团体分崩离析的时候,我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团体。虽然我也明确感受到了我和沈不是一类人,但为了这个团体的稳定,还是彼此一直陪伴到了高中结束,之后也是默契地不再联系。在和沈一起吃饭之后,吴又来找我和好,并因此把占有欲收敛了很多。因此,直到现在她和唐一样,是为数不多的仍在联系着的朋友。最后高中阶段还要说说更像是战友的两个人,何和殷。因为调座位的关系,高三始终和她们坐得很近,课间也主要是和她们在聊聊天,高中最苦的那段日子基本上也是三个人互相打气撑过来的。虽然彼此现在也很少联系了,但是我最欣赏的也最喜欢的还是与她们之间的这种状态。彼此之间关系维系的很好,既有分寸感又不疏远。到现在大学里,也遇到了比较聊得来的朋友,何怡宁。因为和她有很多类似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平时比较聊得来,曾经也以为她会是与我最像的朋友,但是慢慢也发现了不可能有人和自己的想法完全契合,对于她的某些行为也会有一些觉得与我的真实想法不符合的地方,不过也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独特个体,虽然有所不同也应该怀着包容的心。至于大学的舍友,对于严则是觉得有些过于缺乏分寸感和距离感,经常会因此而气愤,不过由于舍友关系没有点出,对于郭和张只能说保持正常的交往就好。最后再说说唯一一个异性朋友,高中的同学马。在此之前我一直不相信会有完全的异性闺蜜的说法。可能是因为性别不同以及所处的圈子的原因,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反而能够对他畅所欲言。彼此之间的聊天也没有什么顾虑或者忌讳,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就好,所以对于他这份友谊,反而是我觉得最轻松最舒服的状态。
在这么多年的交朋友的历程之中,其实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会独处。朋友确实很多时候排解了自己落单时的孤独与不安,但是他始终不可能是完全与你一模一样的,所以肯定会有对他有所不满的地方。唯有独处,慢慢学着与自己交朋友,才能真的能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焦虑和空虚,因为始终有内心的自己在始终陪伴着你。
五、结语
二十岁悄无声息地如约而至,短暂回顾了一下前二十年的人生历程,新的一个十年又即将展开篇幅。三十岁时的我,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十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在这里与自己许下一个约定,三十岁的生日时记录一下这十年的经历,希望二十不惑,希望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