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网易云音乐等软件要下架的新闻沸沸扬扬,整改30天后再归来,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所幸对我的影响不大,反倒是为官方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一天,沉寂许久的豆瓣FM也改版归来,注入新版权,设计新页面,新的交互更清爽更方便了。
我现在每天依旧会戴上耳机收听与我频率相关的歌曲,唯一渠道是网易云,现在多了一个曾经的旧爱现在的新欢豆瓣FM。
回顾起我的听歌史,那是一段被美好音符包围的时光,所以接下来是我的流水账。
从我记事起,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旋律,那时候的音乐来源于家里的那台碟片机,也总能从碟片盒子里翻出许多新奇玩意。
老爹喜欢听张学友、刘德华、梅艳芳等香港天王天后的歌曲,所以碟片盒子上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标题——“一人一首成名曲”“精选劲歌金曲”“......”,所以对歌曲的启蒙来源于此。
那时不像现在,会经常把一首歌的旋律哼出来,但记在脑子里是肯定没问题,以至于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直至现在,在KTV里面点唱的绝大部分粤语歌曲都略有耳闻,所以会跟着一起唱,是大家俗称的“麦霸”,当然,我不霸麦。
70,80,90年代的粤语歌曲很大部分有着日本歌曲的影子,有人戏称“当时的日本歌曲养活了整个香港乐坛”,不可否认;但翻唱令人更容易接受且传唱度更广了;
2.
粤语歌曲过后,开始受到台湾乐坛的影响,周杰伦、潘玮柏、张韶涵、S.H.E .....当时的影视剧原声带现在依然火热,他们现在依旧活跃在一线,张韶涵参加了歌手,潘玮柏在新说唱当制作人,我也依旧在追。
来自千禧年前期的这类歌曲,在网易云的评论区总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时代氛围,而不是现在充斥着流量选秀以及DY口水歌轰炸的混乱。
再过几年,网络歌曲开始慢慢盛行,像大家所熟知的老鼠爱大米等等,当时的我受到了冲击,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歌,当时第一次体会到单曲循环的乐趣,仔细回想,爱哼歌的习惯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这些歌曲的歌词简单,旋律也很洗脑,从此陷入这类音乐很长一段时间......
3.
不过,对我真正有影响的网络音乐是初中时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感情刚刚萌芽,从以前的害羞抗拒,变得主动寻求,但我还是懵懂;
不过有一部分人已经变得非常“主动”,初一开始,少女们已经可以在课间的时候坐在男生的大腿上了,女生们也可以约个小姐妹一起对看不顺眼的小女生使用暴力了;
令我震惊的是,被打女生的男朋友就坐在旁边看,而打人的女生还很有礼貌地询问男生的意见,更令我震惊的是,男生还同意了!
所以他们的青春期充斥在这样的情情爱爱,姐妹撕X中,当然不包括我,因为当时的我还是个孩子/笑脸。
所以他们要怎样来表达这样轰轰烈烈且“令人悲伤”的爱情呢?
此时,徐良等一众网络歌手应运而生,“我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哦,因为看见你我会有安全感...”
听到这句话画面感就来了,当时“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也要过来参加婚礼,现在又在网络上诅咒前任,我猜是同一批人吧,你们让前任好尴尬。
徐良等歌手抓住了少男少女的这些特点,歌曲是出一首火一首,许嵩、徐良、汪苏泷常年霸占音乐榜单前三,但现在徐良也已经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不过现在仍然在坚持出歌。他们的受众群体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一批人了,现在的少男少女也不会去听他的歌,ta们爱的是“学猫叫”;
大家给当时这一批歌手的歌下了个定义——非主流。而非主流本身就不是一个不好的词语,它只是被严重恶俗化了。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所以大家会笼统地把他们归为一类。
三巨头之二,汪苏泷依旧在写歌出歌,可以在很多影视剧听到他的歌,许嵩做做饭,拍拍照,开开演唱会,和以前的他无多大变化,许嵩是能够被记住的,写的歌词足够优秀。
高二的语文老师说过她最喜欢方文山和许嵩的歌词,夸他们写得好,台下稀稀疏疏发出一点点“林夕”的声音,老师回答:流派不同。或许和她语文老师的身份有关,能够深刻理解歌词的意境。
“非主流”时期随着一些人的成长也慢慢地淡出,现在还有一些“沧海遗珠”被尊称为:葬爱家族。常常被土味微博博主,迷惑行为大赏引用,至此,我的“非主流音乐”进程结束。
4.
2014年的暑假,从电视上看到过网易云音乐的广告,很是新奇,代言人是李宇春,此前用的播放器是“酷我”,此前对播放器的印象就是——找歌听;但网易云不用找,它的Slogan是发现好音乐,通过智能推荐形成每日推荐歌单。
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各种音乐类型“目不暇接”,电音、摇滚、蒸汽波hiphop......真正意义上的喜欢音乐是从高中开始的,参加抽奖活动还抽中了耳机(想用这个来提高用户忠诚度?老实说,你们赢了)。
当然还需要提高用户黏性,好的体验和服务就是良药,希望网易云30天后能做出一些改变,希望能陪你度过第一个10周年。
END
文字:贴膜高手
图源:CNU_blank
音乐:快乐崇拜 - 潘玮柏/张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