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末立的flag之一就是不要忘记写作,利用这个周末,我来分享这段时间看的几本书。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很久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今年才真正翻开,全文十分压抑,读者常常会因为主人公松子的选择而叹息。似乎导致松子惨淡人生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每一次可以选择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时,她都绕开了,抓住的是一条最薄弱的绳子。
松子的一生,并不是一直被人嫌弃,相反她被很多人爱着,只是爱到最后变了样。
当国文老师时,她被她的学生爱着,学生们以能和她说话自豪;
她也被父亲深爱着,只是父亲的爱不显山露水,经常恶言相向(她离家出走后,父亲的日记最后一句都是——还没有松子的消息),自负的松子以为父亲只爱妹妹,不爱她,同时也因此憎恶妹妹;
妹妹久美也很爱她,听到姐姐和她分享她和老师的故事,她发自内心为她高兴,而松子嫉妒妹妹漂亮的大眼睛,觉得自己没有妹妹漂亮,觉得爸爸更爱妹妹,不爱自己,差点错手杀了自己的妹妹;
赤木爱着她,而善良的松子觉得自己不爱赤木,所以不想拖累他,没有选择他;
泽村爱着她,出自友情,也有对松子的佩服尊敬,在我看来,泽村佩服松子一次次出发的勇气,而且每次都把事情做的很棒,所以她一直相信松子可以重新开始,所以她去劝她,即使可能伤害她的自尊,她还是选择拉她一把;
她被龙洋一爱着,从国文老师一直到美发师,龙洋一一直把她当做女神,所以不在乎她的过去,选择和她在一起。
然而松子的一生也是悲哀的一生,她被那么多人爱着,却唯独不被自己爱着,她选择被爱,却唯独没有爱自己,或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不爱那些她交往的人,她只是需要那种被爱的感觉,当有人出现说爱她时,她轻而易举的就相信了,并且迷失了自我。
正因为没有目标,她一次次受伤害,一次次迷失,又一次次重新出发,我佩服她的毅力,佩服她的勇气,却为她总是为他人而活感到悲哀。
人一旦失去自我,就不再是自己,而变成了附属物,当这个依附的人离开时,自己就成了行尸走肉,所以松子一次次堕落,放出现新的人时她又焕发活力,活成他人想要的样子。
当她最后想明白要为自己而活,不去在乎她人的看法,失败也没事时,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被几个中学生意外打死了......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没有机会去改变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
听着书名像是鸡汤,打开后却会不自觉的被吸引。
里面的哲理不会讲的很高深,让人听不懂,但也不是浅显到一看就能体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遇到问题时,也许一开始会不由自主地埋怨/指责外在的人,事,物,忽略了个人的原因。也许是内在的所思所想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外在是目前这个样子。
换个角度理解,是不是意味着在不同的高度(内在)看到的同一件事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华山,从山脚和山腰看到的完全不同,若从山脚时就可以凭借以往经验或搜寻信息领悟到山顶的恢弘,也许会愿意继续攀登?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我很喜欢这段话,把快乐和喜悦简单的做了解释和区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然后却发现我大部分拥有的是快乐而并非喜悦。
在动物园,当看到萌萌哒的熊猫朝我走过来时,我的感觉是“快乐”,它走了,“快乐”的感觉也随之离去,轻而易举地被外界夺走。“喜悦”大概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儒家士大夫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可惜我感觉自己还没有过“喜悦”的感觉,也无从分享,希望有人可以留言分享呀~~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看书名似乎通篇讲的是爱情,翻开一看,当爱情升华到哲学高度,讲的便不是世俗,这是一本关于信仰和自我修炼的书。
“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
书里头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话,也有四句陈果老师的人生格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面这句。这是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写的,被陈老师引用。
延伸来说,可以是:我生活很开心,我使他人生活很开心;我完成了我的工作目标,我使他人完成了他的工作目标……往往第二种会比第一种更有成就感,这大概也是领导的魅力,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公司机制也正常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