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报道,有个女孩叫小雅,她的爸爸为了能在上海为女儿积分落户,打算考个研究生。小雅爸爸经营小饭店,凌晨4点就得起来卖早点,没有时间背单词,他就把单词抄到墙上,一边洗碗一边背。
小雅爸爸还下载了考研教学的视频和音频,包饺子的时候看视频,扫地的时候听音频,关了店更是抓紧时间学,一直学到半夜。
第一年,小雅爸爸以一分之差与研究生学历失之交臂,但他毫不气馁,来年再战,这次终于考上了研究生。
我把小雅爸爸的励志故事讲给准备考研的堂弟听,因为实在看不惯他那种学习十分钟,游戏八小时的悠哉游哉。堂弟耐心听完了这个故事,慢悠悠说了一句:“我说怎么考研人数年年增加呢?原来街头巷尾摆摊的大爷大妈都来考研了。”
震惊于堂弟清奇的脑回路,我不禁仰天长叹: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以前都讲长江后浪推前浪,B站还专门拍了部《后浪》的片子来歌颂青春,对年轻人致以满满的敬意。但我认为,中年人要是拼起来,真没年轻人什么事了。
年轻时,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不想听爸妈的话安安稳稳走正途,总想着叛逆。学习不努力、工作不认真,因为知道无论怎样,都有父母默默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因此我们肆意挥霍着青春。
但人到中年,父母年迈多病需要扶持,孩子年幼懵懂需要照顾,再也没有坚实的后盾,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一切靠的只能是自己。
因为无路可退,所以破釜沉舟的中年人拼起来连自己都害怕,就像象棋里的卒子,过河后只能拼命向前。
人到中年,身为父母,自己的生活已经乏善可陈,前途似乎一眼就能望得到头。而孩子还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中年人的拼,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子女。
同事苏哥就是个典型的拼搏型父亲。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背后是这位老父亲付出的无数汗水。苏哥女儿英语、物理成绩很差,却天生倔强,任你说破嘴皮也不肯上辅导班。没办法,只有中专学历的苏哥开始日夜攻克物理和英语,他的偶像也由马云变更为钱学森。
中午休息时间,苏哥带着耳机听英语,嘴里还跟着叨叨咕咕;一有空余时间,他立刻拿出物理习题集,自己把题目弄明白后回家再给女儿详细讲解。
我们都戏称苏哥如果参加高考,肯定秒杀一众“小鲜肉”、“小仙女”。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被父母鞭策着要努力读书却不以为然,等自己人到中年,也变成喊破喉咙的父母‘’为了孩子头悬梁锥刺股的父母,才终于理解了当年父母的不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奋斗是万物之父”。拼搏吧,中年人,我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