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有什么新花样
说起过年,许多人会说小时候热闹,现在年味越来越谈,过年没啥意思了。
小时候的事情,为什么许多人都记忆那么深刻?除了年味的确有所不同,估计与童年这一特殊的年龄段也有很大关系。
其实,年味离不开过年的种种仪式感。过年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准备,并且有着一道道的程序和仪式。例如,有些地方是这样的: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总体而言,传统的年俗都有祭祖先、吃年饭、压岁钱、放鞭炮、走亲朋等几项内容。
但是,过年的传统习俗许多年轻人根本就弄不懂,也不想弄懂。长辈还在继续坚守一些习俗,但是过年的很多传统仪式和文化已经很难传承下去。
过年的习俗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大家劳作了一年,都要休养生息一番,为来年做准备。在情感上,对过年存在很大的需要,庆祝丰收,团聚,祈福、亲戚之间的走动等等。在农业社会,到了年关,不需要到地里劳动,有时间来进行一项项过年的仪式,但是现在许多上班族要等到除夕,单位才放假,甚至春节还得加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仪式已经没法进行,例如放鞭炮,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大多数城市都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自然少了许多热闹劲,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有些仪式被其他形式取代,例如,走亲戚,有些人改成微信视频拜年了。
有些仪式渐渐消失,例如,祭祖先,估计年轻一代,这个是不会去做了。磨豆腐、蒸馒头之类的与吃有关的许多仪式也不会再继续了。
有些仪式则增加了,例如,看春晚,抢红包,集福卡之类的。
有些仪式还在继续,例如,吃年夜饭、给压岁钱之类的。
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人来说,他一辈子分别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可以说跨度是很大的,对过年自然会有落差感。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东西被抛弃,似乎是必然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年也就一周的假期。顾不上那么多仪式,没法慢慢感受氛围,年味变淡也是必然的。
(国外,摄影:厉国刚)
对于老家在农村的,可以回家乡去继续体验体验,对于住在城里的人,过年的时候,由于出现中国式的迁徙,许多人回老家去了,使得城市有些空荡荡的,不少商店都关门了,请的保姆也回家了,街上行人车辆明显变少了,年味更淡了些。
于是,有些人选择到外地旅游,特别是一些年味还比较浓的乡下,携妻带子一起忆苦思甜,感受一下农村过年的氛围。就像我的家乡,最近几年经常有城里人到那里的农家乐旅游过年的。
出国旅游过年,已经是一种时尚。最近朋友圈,不少好友在晒各种异国风情的照片。趁着自己不上班,子女不上学,一家子出国转转是挺不错的选择。
对于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来说,可能会选择看电影、电视过年,将一年来没看的电影、电视给补上,看它个天昏地暗的。
喜欢看书的人,可能会选择看书过年,将经典的好书拿出来再认真读读,或者将这一年来没时间看的好书看一看。
喜欢购物的人,可能会继续到各大打折促销的商场逛逛,或者上网购物过年。将双十一、双十二错过的,一直想买的商品都买下。
喜欢交朋友的人,则聚会过年。今天你请客,明天他请客,吃得大家都不想吃,喝得大家都吐了真言为止。
其实,过年不在于有什么新花样,而是在于坚守一种传统,坚守一种文化。并且,不管是怎样的花样过年,过年的意义,在于和家人团聚。趁着这一假期,回老家看一看很久不见的父母、亲戚和朋友,和家人聊一聊天,说一说心里话。
过年也是关照自己心灵,让心灵得到放松的时刻。我们被各种欲望折腾得不成人样,步子迈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借这个时机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学会取舍,懂得选择,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快乐,更有意义。
(作者:厉国刚,微观大道 weiguandadao 公众号原创作品68)
微信公众号:微观大道(weiguandadao )
合作邮箱:69649438@qq.com
微博:@厉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