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稻谷脱皮变成糠,留下来的是精华”,这是在说“神”;泥土流失山不利,就靠岩石作为支撑“,这是在说”骨“。
一身精神都在眼睛里,一身骨相都在面孔上。
曾国藩:农、工、商、兵既要考察精神,也要考察形貌,文人则主要考察“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要诀。
分辨人的“神”与“形”,就犹如“米”和“糠”。
神并不会因为形的改变而消失。自古以来成大事都不是某一个人能成事的,成大事需靠众人,特别是需靠能人。那么能人又怎样才能分辨出来呢?那作为伯乐又怎样才能去慧眼识人呢?
靠能人需又慧眼识人的能力,这肯定就需要能人能够有一双成大事者应有的独到眼光。能够看到别人所长,察人之能。
看过《冰鉴》之神骨,总结出识人方法:观相,询事,考言,并举考察人,识出千里马。
并且,光是看人的才能肯定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有才无德之人的身影,甚至颠倒主次,颠了帝王的位置,调拨了坏人坏事的发生,这样怎么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呢??不管是在古代那样官官相通,还是现代的官商勾结,自古就有的相同勾当伎俩。都是最后一个王朝或者是现在的一个企业灭顶的关键。
所以,宁可要有德无才之人,也不会要有才无德之人。可见,“德”有多重要。是相当的重要。
“德”有什么含义呢?值得传承数千年之久。
忠诚、勤俭、朴实、耿直、不畏死亡~~~~~
政治上忠于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能心甘情愿地为之尽心尽力。
平时作风质朴实在,能吃苦耐劳的。
精神上坚韧不拔的,顽强不息,血腥男子备受推崇。
又怎样才能做到量才器使呢?
以横才不拘格,论事不求苛细!不会因为某一才能,或没有什么才能,只有什么才能,而放弃人才,也不要因此而弃之,而是认识到专业的能力,才能体现在哪方面,在哪方面的才能较为突出,或者是能够掌握更强的专业技能,尽管在某方面欠缺。
一定是量才器使,根据关键的才能点,来分配合理的工作。
修炼骨相术,人之骨犹如山之岩。
从全息现象的角度,依据“天人感应”,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预判。
认识骨相,也是颇有深意的。
大多可能断人之一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是能起大作用的。
观一个人的骨相,继而感受人的面相特征,逐级推断出人的性格思想智慧生活等各方面。
也可通过观看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观察人的品质,能力的窗口。
可观察一个人的善恶,眼睛是无法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则眼睛明亮;心不正,则昏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何处隐藏呢?
面部集中了一身的骨相。
一句话概括“头无异骨,准成贵相”。
在观察对方的骨相同时,通过询问来断定对方谈吐中隐藏的信息,结合一起来分辨,判断人物的吉凶祸福和人品才智。
脸本就是一个人的“门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脸部特点,确实是能找出诸多信息的。
还有就是读书体味深的人,有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沾染世俗杂事,琐事和烦心事都是抛到脑后的。
读书人在书中体会到的境界,构成对外物的排斥,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陶冶、燃尽,构建独特的“精神家园”,在人们的面前显得安详而且祥和。通过不断的洗礼,吸取了书中的精神精髓,显得单纯而又智慧,读书体味重意味着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真心得和大体会。认知维度自然提升,岂是琐碎繁杂之事能够干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