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的来路
徐怀清//文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孔老夫子在《易传》中为天地立心,立了一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心。由此,[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阴阳之道,贻误了儒家文化两千多年。从此,阴阳之道,成为中华太极文化从伏羲皇始画太极八卦,标志人类太极理念的成熟,而八千多年太极文化的一脉传承的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尽管孔老夫子所提出的阴阳之道,只是《易》学中的一个命题,也是当时阴阳文化的新兴时期的一种赶时髦和冲动。后经向老子问过真道,深感[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孔老夫子对阴阳之道的小儿科的不耻。如果知悉了阴阳之道,孔老夫子就不活了,那么,对阴阳之道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孔子,还如何著书立说、教导弟子们呢。
而后,孔老夫子和儒生们又是极力推崇和标榜仁道、中道、和道、吾道一以贯之、唯精唯一的太极太一之道,而在儒家的重要经典中也并沒有公然倡导过所谓的阴阳之道。但也不能否认,阴阳之道也已成为了一些儒生们的圣旨和阴阳心。最著名的当有战国末年的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之流,西汉董仲舒的阴阳政治使命,南宋朱熹的阴阳之道对太极文化的混淆、冒充和取代。
致使今天的儒生们,深陷在阴阳文化的泥潭里,他们终究只是也阴也阳、半阴半阳,混阴混阳,不阴不阳、还阴还阳。对于阴阳的二道、阴阳文化的沒有正性、沒有正义、沒有正道,虽然心知肚明。但也由此颠来倒去,神来鬼去,云来雾去,阴来阳去,不得要领,无所适从。最终也就真的不知道太极是什么了,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文化了,把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本根忘了,把传统文化中的太极灵魂丢了。这是阴阳文化的最大病根、最大危害。而念念不忘阴阳文化的现代人们,他们既便是再神神叨叨的把阴阳文化奉为至宝和天使,也是一种神经错乱,阴阳二货,不得归一,没有正根。
其实,对阴阳文化的认识,也还是要分清三个层次的。
第一是,太阳光照耀下的事物所产生的阳面和阴面的两种现象,也可以是白天阳光、夜晚阴暗,这是真实的阳与阴的存在和本义。这里的阳与阴是太阳光所产生的,只要有太阳就有阳光,有阳光就有阴暗,这是常识。也就是说,阳就是阳、阴就是阴,阳与阴是两个概念,这是实际的阳和阴的表现,也是千古不变的阳和阴。正如《道德经》所定义的:万物在太阳光照耀下的[负阴而抱阳]。这种阳与阴的现象认知,也是三岁小孩都懂得的,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方面,就是文人们玩弄的阴阳把戏和花样了。最早期有文字记载的是西周的伯阳父,他拿阴阳比喻地震发生的原因,从而认为地震的现象,是阴阳不守本分所造成的。由此,周朝的败落也是阴阳促使地震的灾难所引起的(这是《国语•周语》中的阴阳最早出现)。从此,以阴阳比喻、比类、归类事物的属性的艺术,就开始到处使用了。
第三方面是阴阳文化的成熟和普遍的泛滥。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们的阴阳思维、阴阳观念、阴阳意识的形成。孔子《易传》中的阴阳之道,是阴阳文化最早期的偷梁换柱,也就是将阴阳为比类、为借喻的方法和手段,转化成为了事物的真实,把阴阳的虚拟游戏推向了道学的最高端。于是,就有了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的出现。最明显的,就是阴阳人们用阴阳的心理、阴阳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将其世界万物的生成和表现,都说成是阴阳主宰下的产物。从此,开始了阴阳文化的习惯性胡扯,并且还将其阴阳所扯之事,都弄假成真、以假乱真、信以为真。从而,故弄玄虚,忽悠、胡弄一切的事物。这也正是阴阳文化的最大病根之所在。
阴阳文化,最初原本是儒生们玩弄皇帝老儿的小戏法。纵观历史上的阴阳文化的泛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孔子的阴阳之道,或是邹衍的阴阳家(专业户),还是董仲舒的阴阳君臣、父子,再有朱熹的阴阳太极论,其结果都是拿阴阳为借口,用阳阳的神秘来为皇帝老儿做新装的,以笼络、忽悠和掌控君王及其皇帝的。但无论如何,皇帝们是不会再上当了,也就是说在皇帝老儿那里,阴阳文化是早就失去效用了。反过来,阴阳家们,阴阳大师们就以阴阳拿自己开心。而以阴阳的假借比类,信以为真,胡弄了自己,并且也玩弄起老百姓了。其实,老百姓对阴阳文化也是不买账的,乡下人都称阴阳人为阴阳蛋、阴阳货,这也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阴阳文化的名声虽然早就腐臭了,可是阴阳人们总还是念念不忘,并把阴阳文化玩到了现代科学领域,不能不说是阴阳文化的一种创新。这也算阴阳文化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领域吧。
(这里讲的是阴阳文化的来路。而阴阳的邪性,可能会触及到某些人的阴阳神经。本意只是针对阴阳文化而言的,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