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听了一节心理课,这是从去年开始我几乎每天早上在做的事儿。
主题是《分离和独立》
今天,听课内容说的是‘粘稠’、‘清爽’型人格,以及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由于路上骑车,到了地铁上才看到了内容。听的不错,但看到文字后才突然文思如泉涌。
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让人不省心的学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985、211。我在这个国际学校也是这样的,所以,一方面有些学生是为了国内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有些学生是为了回国找到更好的工作,哪怕是为了能进新东方。很多孩子来国际学校读书了。
而且,今天恰逢我给学生申请的大学成功,又拿到了一枚offer,本应该开心的事儿,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再加上还要为他们在宣传册上抛洒花朵庆祝,我就不能忍了。不能忍不是因为宣传撒花,而是因为申请大学以及其他事件。
以上那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不少家长自己过得很糟心,把孩子搞得也很糟心。他们的孩子走哪条道都行,只要不损人利己、坑蒙拐骗、杀人越货都行,没追求也行。自己选的道儿,不也是没办法么。
可接下来这几位,上边说的都不沾边,还是让人觉得糟心。
姑且称之为W一家吧,W爸,W妈,W孩儿。还有优秀的A孩儿,B孩儿。
大概大家也明白一些,出国的孩子大部分基本家庭状况还可以,所以在物质生活方面很少得到亏待。我本以为,衣食无忧的生活留给W孩儿的都是自由的选择,选择考托福、考雅思,报考滑铁卢数学国际竞赛,报考加拿大多伦多、滑铁卢等名校,甚至是报考世界排名第7位的意大利的博科尼大学,毕业基本是美国华尔街入职的精英的。
我以为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
国际学校有N多种,其中AP,A--level,SAT等,都是英美留学必考的,很难考。所以W孩儿没有选择读很难的国际学校,也没选择考托福,选择了考雅思。
你选什么都应该看一看的,哪怕是皮毛。
有课的时候,我都是上课,其余时间参与大学志愿填报。W孩儿的注册账号,自己不弄,说是不会,是我注册的,填报大学的时候,注册的账号每次都是来这儿再看看,从来不记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雅思考试也是,甚至会忘记去考试,导致学校直接罚了我2000块,钱不是主要的,因为我在这个职位就该承担我该承担的责任。
注册学校后,需要进去交文书、信息,这些如果自己都不会的话,我们是建议找机构代理的,可他W父母不愿意,学校来做就好。
于是重复出现外国学校来信息不会回复,从不写邮件到各个大学询问的状态。我从来都认为,自己的事儿大部分该自己承担,这个W孩儿对自己的事儿参与度很低。自始至终自己啥都说不会,不是W父母代劳,就是老师代劳,实在不济就找亲戚代劳。
但终究还算幸运,几所大学比如:劳瑞尔、瑞尔森、西安大略国王学院,都来了offer,那W学生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声感谢。
不求你们为天地立心,为生身立命。说那些伟大的看不到边儿的道理,没有用。因为不负责自己的人生的人多了去了,他只是被看到了而已。
和W孩儿对比的是A孩儿,学生是不能对比的,这是做老师的原则。但老师也是人,不自主的会对比。
A孩儿从高中入学,到填报志愿,到写文书,写每一封邮件,都自己盯着屏幕看。每一次有问题的,比如数学题,化学题(我也会一些化学题,他们课下也会问)都会来问。从头到尾负责好自己的那一小片区域。
没错,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全球录取率很低的大学,那个世界排名第七的大学,录取了她。还有麦克马斯特的奖学金,那种没申请奖学金,大学看成绩靠实力给发的奖学金。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孩子在国内不行,出国肯定没问题的。这种想法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自信,还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孩子,没事儿出了国就行了。
那些谣言从哪儿起来的?
要是让我说,在国内用尽全力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的孩子,比如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绩的孩子,B孩儿,也适合出国。他也许不优秀,不聪明,但他知道什么方式和方向是对的。B孩儿是那种用功但真的不聪敏的孩子,在国内最多读一个二本,但他知道所有问题都没有捷径,每天认真上晚自习,早上背单词,每次讲好几遍才能搞懂,也尽量搞懂。
B孩儿最后拿下了劳瑞尔、瑞尔森、西安大略国王学院、湖首大学的offer,其中湖首大学的offer,拿下了3万加币的奖学金,换成人民币15万多。
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不努力,企图到另一个领域接着不努力,如意算盘就错了,除非你很有钱,不在乎。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30%的淘汰率,不是说说就算的。谣言开始过,在这儿结束吧。
家长错了吗?
错了,有些家长太容易培养‘妈宝男’了。万事事必躬亲,连孩子的袜子、内裤都给洗,照顾的太过完美。孩子不依靠别人就没了主见,没有主心骨,也不够有骨气,不够硬气。
所有素质里最牛的,在我看来就是:我负责我自己的人生,从母体分离,开始独立。结束妈妈羊水里黏黏糊糊的关系后,走清爽的人生路线。
哪怕自己不完美,不优秀,也能对着太阳,做自己。
我是饕餮思文,一个在路上刨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