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梅老坎,6年前从四川远嫁云南的一个村寨,是一名高中没读完的农村宝妈。很荣幸能通过文字的方式与大家认识。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没有工作,为了陪伴在孩子身边,用了4年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来,花了2年去学习和改造自己,仍然在迷茫中徘徊。直到遇见墨墨,成为墨墨的年度学员,3个月的系统学习,我找到了真正改变自己的秘诀、技能变现的途径。
3个月穿梭而过,却是一次「蜕皮换新」,从一无所知到知性从容,从无序学习到有序迭代,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像是从一楼爬到了高楼顶端,写这篇文章时,我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01
三次放手,三次惨败
远嫁是女人对爱义无反顾的体现,代价是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亲人和朋友,从自己家的明珠变成别人家的媳妇。
家是女人的归属,孩子是女人的支柱,为了孩子、为了家,过去的几年里,我曾3次放手一搏。
1)第一次,是去深圳打工
迫于生计,2015年春节后,我丢下女儿远赴深圳打工。2岁半的她与自己的关系,在一个月里快速生疏,在电话里听一声“妈妈”成了奢侈。孩子不认识妈妈了,所有美好信念瞬间崩塌,人就颤抖到失去所有力气。
婆婆观察到我的情绪,就安抚我:“不管怎么样,今年也要好好上班,孩子还小,没关系。”
终是等不到放假,11月底飞奔回家,孩子捏着双手站在门口,怎么也不叫妈妈,一副害怕模样躲在奶奶身后。泪,夺眶而出,女儿不认识我这个妈了吗?婆婆安慰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可如何等那个不知道几天的“过几天”呢?
心里一个声音在咆哮,我不能再离开她。
2)第二次,是偷偷学麻将
本以为孩子在身边,即便再苦,我也会生机盎然,却一点点陷进自我怀疑。
嫁至四五年,身边仍然是陌生的环境,不会麻将,不爱串门,不喜说话,是村里不合群的年轻媳妇之一,孤单腐蚀着整个身躯。时常一个人抽泣;为鸡毛蒜皮的事跟丈夫生气;因孩子性格腼腆,不跟村里小伙伴玩而焦躁。
我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专门带孩子,反而把孩子带得内向胆小?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多姿多彩,自己却像个笼中鸟?这样单一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思?
同村表嫂说,“学一学麻将嘛,不然你总是没伴。”麻将是我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器?为了合群,为了融入环境,为了不另类,我偷偷在手机上学麻将,却总也学不会。始终是那个别具一格的“外星人”。
崩溃到极致时,安抚自己:你和她们不是一类人。
3)第三次,是做微商
2016年加入微商,奔走在广州、深圳、厦门、南京、佛山等地,线上线下各种各样活动、培训,决心要做一个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全职妈妈。我赚到了自由职业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以为找到了生活的趣味、人生的意义,大手一挥,加大筹码,投入更多。
2018年货物堆满屋子,结果却是开水浇花,瞬间焉灭。
货,成了祸;
期许,化成泡影;
经济,负上累债。
被灼的伤,痛的深切,穿心刺骨。莫名其妙抱着头捶打,无缘无故崩溃大哭。
那天,5岁半的女儿捧着我的脸,问:“妈妈,怎么了?为什么总不开心呀?”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泪“哗”地流得更厉害,怎么让孩子看见这样一个怯弱的妈妈?
回忆这一路,放开孩子打工、全职带孩子,最后微商创业,投入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加活动,我不缺所谓的执行力,这也是网上流行的宝妈逆袭之路。
我为什么败下阵来?是因为缺少认知,缺少对行动力、对学习、对知识的认知体系,像一只一心想冲出笼子的小鸟,胡乱蹦跶。
02
走向学习,恍如重生
“互联网时代,遍地都是黄金”把想要改变自己的饥渴信念推至顶峰,我的“黄金”在哪里?
2018年,微信社群、荔枝微课、喜马拉雅、得到等等知识付费平台层出不穷,课程应有尽有,怀揣信念,奔向知识付费大海洋,萌动、兴奋、激昂,汇聚于心,狂跳不已。
21天社群裂变课、21天社群营销课、21天文案变现课、21天习惯养成课、30天精力管理课、朋友圈卖货课……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想学,课程列表满满当当。上午听社群营销、社群裂变,下午听朋友圈卖货、文案变现,晚上听习惯养成、精力管理。
6点起床,打个卡,签个到,切换各个课程,晚上熬个夜,写写作业。用妈妈的话说,日子过得比总统还忙。
21天会很快过去,我会快速裂变,莫名的成就感也满满当当,好像已经在学成的高峰,眺望脚下的风景,欣喜、振奋、满足。
先生看着玩命的我,打趣地说:“早这么认真,还愁考不上大学?”
不到一个星期,疲惫感和紧张感迅速攻入,侵占整个神经,课程宣称的学习效果却没有一丝呈现,惰性鬼蠢蠢欲动。
它说:今天休息,明天再补,反正有的是时间;
它说:反正都落下了,下周开始从头再学;
它说:算了吧,这些不合适我。
接着,课程冷落一旁,社群里红色点点点的信息提示,直接删除。
然后,继续逃课,不断搁置,乐此不疲,总也无疾而终。
2018年底,淘到9.9块的写作体验课,紧接着,2019年3月加入一个写作训练营,风生水起,久违的踏实感、安全感、幸福感簇拥而来。在这,我遇到了江武墨。
最初的咨询沟通是助教工作复盘,每一次都像经历了洗礼,在语音咨询里,我学到了助教点评思路、提升逻辑方法,也学到了两个认知,真正打开了学习大门。
1)第一个认知,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学习的泥坑里,我挣扎了很久,从微商到线上各类课程,到学习写作,不断淘进课程,再逃出课业,口口声声说要改变自己,却不知道要改变自己什么、如何实现,要得到什么、如何获取。只是不停身陷学习焦虑,无法自拔。
江武墨像扫雷器轻易侦破了我的问题,直击要害,听到他的分析时,像小女孩的秘密心事被捅破,颤抖不已。他让我清晰认识到听课、看书不一定就是在学习,没有缘由的学习是甩流氓,并不能缓解焦虑,反而会加剧焦虑。而我,只是一直在假学习的自我麻痹状态,也明白了“想要变得更好”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就像问家人中午想吃什么,他们说随便一样。
恍然明白,为什么淘那样多的课,总不能找到真正想要的;为什么当初那样坚定决心,依然不能坚持;为什么一直努力学习,仍旧什么也不知道。
这时,我才明白:学习不是心理慰藉,更不是精神寄托,而是一种实质的价值追求,是一种人生的意义追求。这才真正思考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
2)第二个认知,有功利心才能保持内在驱动力
由于随性,我做任何事都随意,兴致好时加大马力,兴致无时悄然退出,从未想过功利心为何物。一次语音,江武墨发起灵魂三连问:你做助教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为什么不做其他可以赚钱的事?我楞了半晌,只能以沉默回应。
那天,他打开了我功利心的天窗,我开始思考如何看待功利心、如何取舍、如何塑造。思考学习的意义、人生目标以及工作的价值,犹如缓慢行驶在浓雾里的车,猛地看见了前方的清朗,瞬时从局促到开阔,从紧绷到放松。
渐渐明白,学习是由一个个目标、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在驱动力、由人生价值的追求串联而成,我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学习底层逻辑,有规划、有序地前行。
江武墨的那句“我不看学历,只帮助想要改变的人”,更是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帮助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坚定信念与方向。
03
尝遍学习之味,寻得学习之道
2019年10月,我开始跟着江武墨系统性学习,这三个月尝遍了学习中的酸、甜、苦、辣、辛,慌乱、纠结与死磕,我在风雨飘摇里步步逢生,最后,终于雨过天晴。
1)第一个月,五味杂陈,收获自我接纳
当江武墨说养成微习惯时,我瞪大了眼睛,心里咯噔一下,曾特意报过习惯养成课,也没有结果,这次怕是又悬了。他许是猜到了我的顾虑,便说“什么都不用担心,去做、去感受过程就好”。
为了不在开始掉链子,开始的第一周,我给自己安排了满档的行程。5:30-6:00起床准备早餐,6:00-7:00吃早餐+送孩子上学,7:00-8:00买菜+听书,8:00-9:00阅读……无缝衔接,精确到每个小时。
在起初的两三天,格外兴奋,节奏感很好,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里。很快,行程变得混乱,早上家务超时、阅读时间被挤,午饭来不及、错过孩子放学时间,晚上孩子作业占据时间,无法进行其它事项。慌乱中带着焦急,做每一件都死死盯着时间,生怕这件事超时,那件事耽误。
接着,改变形式,按【重要事情优先】的方法,排列事项顺序。撤去了时间表,紧张感减轻不少,新问题又接踵而至。每天排序五件事,最多只能完成3件,还拖泥带水。
手里拿着书,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还没完成;手里写着复盘,心里想着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拿着手机发完信息,转向小视频,又嘀咕今日阅读任务还没完成。
时间悄悄溜走,看着堆砌的杂乱事件,无计可施。
再次寻求帮助,“按照方法论,听话照做”。
蹦跶了一圈,最后回到江武墨的方法论,结合自己精力分配情况,把重要的事放在上午8到10点,下午2到4点,设置时间框限制,各个事件之间总算有些平衡。
看书、听书、记录……经过不断艰辛尝试,在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周,正式步入正轨。
虽然风里来雨里去,却在月度复盘时意外发现,我竟学会了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焦虑,接纳自己的不满,接纳自己的挑三拣四。
由于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焦虑,很多事情都喜欢自己独立消化,又略微带着自我强迫,时常都在焦虑和自我否定的状态下。而这一个月对日程安排的迭换更新,意外让这份有了由负转正的倾向,整个人的情绪状态明显上升。
2)第二个月,乱而有序,收获时间管理
第一月在慌乱中不断折腾和调试,日常任务的进度有了一些改进,却给第二个月留下后遗症,乱节奏的时间管理,敲击每天的动作,极为影响精力状态。这个月在乱中带序,从忧里参喜。
乱的是不知道哪件事最重要,如何安排时间。
如果把个人学习放在首位,助教工作耽误进程,学员作业不能及时点评,任务进度缓慢;如果把助教工作放在首位,孩子的学习不能按点完成,影响休息;如果把孩子学习放在首位,个人学习完全没有一点自由时间。
心中忧虑,个人学习、助教工作、孩子学习,到底那件事是最重要的呢?又如何协调,如何取舍?
有序的是,即便忧思如何取舍各项任务,每天的微习惯却在自然进行。
不被凌乱的思维干扰,并在微习惯之下,享受任务带给内心的宁静。再回头看,能量层级也直线上升,已经从负30升至正200。那个慌乱、无措的我,逐渐能规律安排自己。一切美好而惬意。
这些奇妙的感受,更加速了我对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迫切需求。最终在11月底,加入格半手帐,全面调整历史遗留问题,向新的域地出发。
3)第三个月,甜中带辣,收获倍速成长
风雨飘摇两个月,在第三个月得到印证。
回顾所有历程,在这个月搭配格半手帐,加上前两个月的历练,我做到了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的过渡与搭建,真正搭上了成长思维模式的快车。
第一个成长:线性思维转向网状思维
曾经以为,只要多学,必能大海淘沙,淘到自己能掌握的,却在海里越飘越远。
格半是江武墨的助理导师,负责跟进我的学习。看到她的朋友圈发的手帐课程就心痒痒。结合手帐的学习,我在12月完成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合理调配的初级阶段。
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我学会了明确目标、学会了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次与墨墨聊天,抛出3个目标:写作、助教学习,个人职业发展—像墨墨那样帮助他人的咨询师。他梳理为当下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犹如地图,每一个方向、动作都有迹可循,可是很快,兴奋被急躁取代,尚不成熟的目标体系变得混乱不堪。
想多陪伴孩子学习,想在助教工作投入更多专注力,想成立公众号,想多点个人学习时间,成长更快些。每一件都很重要,每一件都不想放过,每一件都想并驾齐驱。逐渐迷失在追寻目标的森林里,惶恐、木然、呆滞。
根据当时的情况,结合手账学习,我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做减法。
把与目前无关的多余的想法抛弃,或后置延期。比如我的写作基础薄弱,当下开公众号,并不合时宜,应先积累写作能力。当减法落实,心里的石头落地,对当下最重要的事更清晰,对三个个人目标的规划更明确。
第二件事,要专注。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当下最欠缺时间管理,那就聚焦解决时间管理问题,与此同时,主题阅读、手账Check、复盘等内容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逐渐整理出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论,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这两个动作之后,解决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也解决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的问题。实现认知升级,思维转变。最终实现从线性思维考虑如何平衡各个问题,到用一个动作串联多个任务的网状思维过渡。
第二个成长:打造学习底层逻辑
在学习的漩涡里,翻滚了两年一无所获,却在三个月的系统学习里,找到了学会学习的方法,搭建起学习的底层逻辑。
比如,以前拿书就看,不到半小时,必定陷入昏昏欲睡,即便反复看过两三遍,每次重读也还是像拿的一本新书,对书里的内容一无所知。而有底层学习逻辑之后,哪怕连续2小时,也能专注于此,同时我对看到的重点,发散、组合、运用,不仅逐渐搭建起知识体系,对学习的认知也更深刻。
一套底层逻辑,让我从弯道里走出来,在宽阔的大道上驰骋,后面的每一个动作都围绕它而行,形成独属于我的学习方式。
我从一无所知、无处投身的慌乱中走出来,虽然过程慢了些、乱了些、散了些,但终是在三个月里,完成了自我成长的底层逻辑的进化,重塑自我,踏上真正的自由职业之路。
如今才真正明白那句“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在路上就行”,从自我摸索到导师指导,我走了很远的泥路,踩了很多泥坑,最终明白:路不在远,有心则行;坑不在多,踩过必稳。以后会怎样,我不知,但笃信,一步比一步更着力、着地。
故事至此,一个只有高中学历、每天围着孩子转的农村宝妈就算逆袭成功啦。
每一次放手,是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
每一次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拥抱生活;
每一次成长,是为了更好的唤醒生命。
孩子是母亲的情感之源、力量之源、信念之源,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为了更好的拥抱生活,为了更好的唤醒生命。
这一切,要从学会学习开始。
作者 | 梅老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