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好也需要门槛

去年不知为什么突然迷上《红楼梦》,在kindle上看了一遍程甲本,又在喜马拉雅上听了白云出岫先生阅读的相同的版本。再后来,就忙里偷闲,在坐车的时候,跑步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做饭的时候,断断续续在听台大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的音频,一年左右的时间,听了大概一百多期,渐渐对《红楼梦》的理解有了更多的角度和层次。

昨天听到讲探春的人物论,欧丽娟老师从唐诗等入手,解读芭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做了很多的铺垫,比如蕉叶题诗的传统,蒋坦和秋芙的“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之后再讨论到探春给自己起的诗社中的代号“蕉下客”,试图带领大家去体会探春身上属于文人的气质和雅趣。

这门课程就是这样细致地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去解读书中的各种内涵,一个名称,一个装饰,都有它的文化内涵。欧老师也不断在课程里强调,如果你对历史文化缺乏了解,带着今人的眼光,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解读《红楼梦》,很有可能会误会很多东西。所以说,创作伟大的作品不易,能够欣赏和解读伟大的作品也很难。

曾经有幸去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托艺术馆游览,但彼时的我读欧洲历史,对宗教历史,对绘画艺术一无所知,所以徘徊在无数伟大的作品中,脑袋却空空。那之后纠结了很久,到底未来还要不要去看这类的美术馆。后来渐渐释怀,其实每一次去都是学习,学习掌握解读这种美的钥匙。被美所感动也需要能力,也需要积累。开始慢慢相信,积累的厚度会影响你直面美好时感受的程度。就像大家说的那个例子,如果没有积累,看到落日余晖,就是会感慨“真好看”。如果你学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对美景的感受一会有一点不一样。美术是这样,音乐也是,文学作品也是。

所以,为了欣赏和感受更多的美好,日常里多多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常以此激励自己,多看书多学习,只为了遇见更多美好。

继续热爱生活。


昏晓·长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