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思维导图,但你真的知道思维导图可以如何运用吗?
01
说起思维导图,你会想到什么?
是色彩绚烂的线条,还是交织紧密的步骤图?
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那我的答案,一定是逻辑。
逻辑,一种看不着也摸不到的东西。
可就是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存在,让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多了一份思考,也多了一份沉淀。
但是,每个人的逻辑感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天生就对数理化的理解力更强一些,看问题的角度,也更明朗一些。
也有的人,多愁善感,对待不同的事,也都更复杂。
02
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应运而生了。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一开始只是想在考试中,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
在一场速读考试中,他一分钟读了124个单词,他感觉自己表现的很不错。
那是和他同班的一个学生,比他读得更快,她一分钟读了314个单词。
东尼于是就被激起了好奇心,他想读得和她一样快。
可是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阅读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天赋。
可是,东尼并没有随大流地,把这个理论当作真实的。
他开始想方设法地,运用各种小技巧。
东尼通过锻炼阅读时,眼球的转动,以及事先为课本的内容进行复习等,最终,他将自己的阅读速度,提到了一千字以上。
东尼的这些经历,更是让他坚信,阅读速度是可以提高的,而人的大脑,无疑是拥有无限潜能的。
进入大学后,一茬接一茬的作业,令东尼的大脑感到应接不暇。
他来到图书馆,希望能找到,如何高效使用大脑的书,却被告知,并没有这种书。
东尼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连收音机都有使用说明,可是跟我们关系更加密切的大脑却没有呢?
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个愿望,也为了提高人们的记忆力,他创造了思维导图。
03
事实上,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发散思维,管理各种事务,而且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比如去超市购物,你可以事先列一张购物清单。
思维导图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随时添加新的东西。
如果你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些东西被你落下了,没有填补进去,那么此时的你,就可以随时将自己遗忘的,填补在这张思维导图中。
思维导图的可塑性很强,可以不断延伸。
它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原有的东西,从而推导出一些,你脑子里原本空白的部分。
画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开始整理的过程。
你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开始规划你的一整个假期。
当你结束了各种繁杂的工作后,总会希望,在休息的日子里过得悠闲一些。
在这个休息的日子里,你想去哪里?想要坐哪条路线?想玩哪些项目?想要买什么样的伴手礼?
这些都应当在我们的规划之中。
如果,你觉得规划这些太过耗费脑力,你觉得,出来玩就应该更加放松一些的话,就问问自己,万一车在路上堵着呢?万一找不到酒店了呢?万一自己想买的礼物缺货了呢?
确实,出来玩,就应该比往常更加放松一些。
可是,有些事情,如果不事先规划好的话,万一遇上什么突发情况,不就会感觉更糟糕了吗?
这岂不是,违背了我们出去玩,想要获得放松的初衷了吗?
要全情投入,也希望后顾无忧。
这才符合我们想要放松的愿望。
04
说了这么多,我想,只有你亲自画一画,才能深入理解思维导图的好处。
画思维导图之前,我们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核心观点,一分支一词语。
一分支一词语,是为了思维导图看起来,更加简洁。
而简洁的字段,看起来也会让我们的整体规划,显得更有逻辑。
在我们练习画思维导图的时候,里面暗藏的逻辑,其实在不断地锻炼我们的大脑。
当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来管理我们日常中的小事,延伸各部分的细节,整理各方面的规划时,我们的头脑也变得更精密,更有条不紊。
而这一切改变的开端,只需要你亲自练习,从参考思维导图的模式和观点开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