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蜕
今晨,在院子里巡视花枝时,又发现月季上攀附着一只蝉蜕,傍晚时,在紫荆树根处新抽出的绿枝上又发现一只,它们都是用腿紧紧勾住树枝,牢牢地黏在树枝上,就好像一件勇士的盔甲,出征回来挂在衣架上。
这几天,已经捡到6件蝉衣。莫非院子里地底下有个蝉窝?不知道它们在黑暗的地底下经历了多久,才得以重见天光?
我想起小思的《蝉》,“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还是90天。小思从此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那么,这些蝉衣是蝉儿从地底下爬出来的盔甲,怪不得黄色的薄衣上、细细的腿脚上沾着黄土。是怎样的生命基因,可以在暗无天日的泥土之中默默积蓄,吸取营养,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2金蝉脱壳
两三年或者17年,或许有些蝉的种类需要17年的黑暗炼狱,但相对于一个夏天,都太悬殊。蝉蛹爬出地面,金蝉脱壳开始。可我不明白蝉是怎么脱去蝉衣的?为什么我只看到蝉衣,看不到蜕变的过程?正如睡莲,总不能看到睡莲醒来开放的过程?
百度上说,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慢慢变硬。如果这个过程中受到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
也不过1小时,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生命的蜕变。怪不得36计中有金蝉脱壳之计, 用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幼早的壳来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古人早就从大自然之中获得灵感和智慧。蝉蜕,引申为脱身而出,全身而退之意。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捡拾蝉衣其实并不陌生,小时候,家的北门出来就是一片树林,树林旁边一个菜园子,菜园子里有茅房,夏天雨后喜欢逗留在树林里,听无休无止的蝉声,一边仰头寻找树上的蝉儿,一边低头寻找蝉衣。蝉衣往往在小树枝低处,很容易找到。蝉衣是味中药,收集多了可以换钱,至于卖过多少钱,毫无印象,或许没有收集很多,也或许弄丢了。
那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有土壤有树木,而且还要有几年的等待,才可能会有蝉儿爬出来,完成生命的蜕变。
3蝉鸣
端详着这些玲珑剔透,完好无损的蝉衣,不知道它们的主人现在在哪个高枝上唱歌呢?因为这些蝉衣,原本对蝉声无知无觉的我开始注意聆听。
今年是什么时候突然蝉声四起、鸣金击鼓一般的?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如此大张旗鼓,要把天地作为战场吗?这样尽情卖力的歌唱,蝉啊,到底有多少悲欣交集,要把几千个在黑暗泥土里憋屈的心事一一宣告诉说吗?
早晨,植物园跑步时听蝉,那蝉声在此时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并不急切,有所试探,练拉嗓子,一阵一阵,高高低低,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