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有关 Navigation 的第二篇,如有对 Navigation 不了解的朋友请先阅读来学一波 Navigation。
多次执行 onCreateView
在上一篇中,我们利用 Navigation 与 BottomNavigationView 做出了一个有三个 Tab 的页面,分别是 Feed、Timer、Mine,这三个 Fragment 都是只在当前页面显示各自的名称。
现在我们来给 TimerFragment 加点内容,我们在 TimerFragment 的 onCreateView 方法中启动一个倒计时。
private void startTimer() {
new CountDownTimer(10 * 1000, 10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ick(long millisUntilFinished) {
tvLabel.setText(String.valueOf((millisUntilFinished / 1000) + 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inish() {
tvLabel.setText("Finished");
}
}.start();
}
<img src="https://monster-image-backup.oss-cn-shanghai.aliyuncs.com/picgo/blog/blog_nav_tab.gif" style="zoom:33%;" />
仔细看上面的效果可以看到,每次切换到 TimerFragment 时,倒计时总会重新开始,不是我们想要的仅开始一次。这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答案是 TimerFragment 执行了多次的 onCreateView,为什么是会执行多次,Fragment 为什么会加载多次?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操作呀。是不是因为 Navigation?
现在让我们深入到 Navigation 的源码看一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方向,就是 Navigation 到底是怎么做 Fragment 切换的,为什么会导致 Fragment 的 onCreateView 被多次执行。
从哪里作为入口呢?了解过 Navigation 的朋友对下面这行代码应该不会陌生,就是通过一个 View 获取到 NavController,然后通过执行 NavController 的 navigate 这个方法,我们就从这个方法开始。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view)
.navigate(id);
这个 navigate 有多个重载方法,我们开始的 navigate 方法最终也是执行到下面这个重载方法。
navigate(NavDestination node, Bundle args, NavOptions navOptions, Navigator.Extras navigatorExtras)
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图:
其中在第 9 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 mNavigatorProvider 获取到了一个泛型类型为 NavDestination 的 Navigator 对象,并且在第 12 行时,通过调用刚获取到的 navigator 的 navigate 方法,得到了 NavDestination 这个对象。
这两行是关键代码,一个是获取到执行 navigator 的对象,一个是实际执行 navigate 的方法。看到这,我们就只需要找到 Navigator 的 navigate 方法即可。不过,Navigator 这个只是一个抽象类,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它的实现类。
快捷键:Implementation(s) Mac: option(⌥) + command(⌘)+B
Navigator 抽象类的关键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Navigator<D extends NavDestination> {
@Retention(RUNTIME)
@Target({TYPE})
@SuppressWarnings("UnknownNullness")
public @interface Name {
String value();
}
@NonNull
public abstract D createDestination();
@Nullable
public abstract NavDestination navigate(@NonNull D destination, @Nullable Bundle args,
@Nullable NavOptions navOptions, @Nullable Extras navigatorExtras);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popBackStack();
@Nullable
public Bundle onSaveState() {
return null;
}
public void onRestoreState(@NonNull Bundle savedState) {
}
public interface Extras {
}
}
通过快捷键我们能找到多个实现类,有 ActivityNavigator、DialogFragmentNavigator 还有 FragmentNavigator 等,这里我们只关注 FragmentNavigator 这个类中的 navigate 这个方法。
别看这么多代码,别害怕,其实关键部分的代码就是第 32 行 ft.replace(mContainerId, frag)
这里使用的是 FragmentTransaction 的 replace 方法,这个方法不用说了吧。 replace 是移除了相同 id 的 fragment 然后再进行 add 的。
所以,看到这,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 TimerFragment 的 onCreateView 方法会被执行多次了,原因就是在这。
规避 replace
找到原因了,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去规避,或者说去绕过这个 replace 吗?答案是有的。
还记得刚才我们找的下面这行代码吧(忘记的,请看第一张代码图的第 9 行),刚才我说,通过 mNavigatorProvider 找到一个泛型类型为 NavDestination 的 Navigator 对象,那它实际上是怎么找到的呢?是通过 node.getNavigatorName() 然后找的,这个 node 是什么东西?以及 mNavigatorProvider.getNavigator 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Navigator<NavDestination> navigator = mNavigatorProvider.getNavigator(
node.getNavigatorName());
实际上这里的 node 就是一个 NavDestination 对象,而一个 NavDestination 对象就是对应着 navigation graph 中的节点信息。我用来演示的 Demo 的 navigation graph 文件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navigation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app="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uto"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android:id="@+id/tab_navigation"
app:startDestination="@id/feedFragment">
<fragment
android:id="@+id/feedFragment"
android:name="me.monster.blogtest.tab.FeedFragment"
android:label="fragment_feed"
tools:layout="@layout/fragment_feed" />
<fragment
android:id="@+id/timerFragment"
android:name="me.monster.blogtest.tab.TimerFragment"
android:label="fragment_timer"
tools:layout="@layout/fragment_timer" />
<fragment
android:id="@+id/mineFragment"
android:name="me.monster.blogtest.tab.MineFragment"
android:label="fragment_mine"
tools:layout="@layout/fragment_mine" />
</navigation>
node.getNavigatorName 返回的就是 fragment 节点的节点名称 fragment
,而 getNavigator 其实内部就是维护了一个类型为 HashMap 的 mNavigators,这个 HashMap 存的 key 就是节点名称,value 就是抽象类 Navigator 的实现类。而与 fragment 对应的 FragmentNavigator 也存储在其中。
既然是存在一个 map,并从中取出相对于的 Navigator 实现类,那我们能不能创建一个类并实现 Navigator,然后将 key、value 添加到那个 HashMap 中。答案是可行的。在NavigatorProvider 这个类中有两个公共方法:
- addNavigator(Navigator navigator)
- addNavigator(String name, Navigator navigator)
其中,一个参数的 addNavigator 也是调用了 两个参数的 addNavigator 方法,那个 name 也就是 navigation graph 中 fragment 节点的节点名称,同时也是 Navigator 这个抽象类中注解 Name
定义的值。而且在 NavController 这个类(最初我们找到的 navigate 所在的类)中有一个 getNavigatorProvider() 方法。
看到这,关系应该就比较清楚了。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创建一个类,实现 Navigator 并为 Name 注解添加一个值,然后在使用 Navigation 这个模块的 Activity 获取到 NavController 并调用其 getNavigatorProvider 方法后再调用 addNavigator 即可。
自定义 Navigator
Github 上已经有一个演示自定义实现 Navigator 的项目了。这个项目是以 Kotlin 语言编写的。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STAR-ZERO/navigation-keep-fragment-sample。
说起来这个项目还是 Drakeet 在他的知识星球中分享的。感谢 Drakeet 的分享。
我根据按照他的代码写了一份 Java 版本的,并且在其中改了两行代码(注释部分)。注释的内容其实就是使用 FragmentTranslation 对 Fragment 进行控制。原作者写的是 detach 与 attach 方法,我改成了使用 hide 和 show 方法。
@Navigator.Name("keep_state_fragment")
public class KeepStateNavigator extends FragmentNavigator {
private Context context;
private FragmentManager manager;
private int containerId;
public KeepStateNavigator(@NonNull Context context, @NonNull FragmentManager manager, int containerId) {
super(context, manager, containerId);
this.context = context;
this.manager = manager;
this.containerId = containerId;
}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NavDestination navigate(@NonNull Destination destination, @Nullable Bundle args, @Nullable NavOptions navOptions, @Nullable Navigator.Extras navigatorExtras) {
String tag = String.valueOf(destination.getId());
Fragment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manager.beginTransaction();
boolean initialNavigate = false;
Fragment currentFragment = manager.getPrimaryNavigationFragment();
if (currentFragment != null) {
// transaction.detach(currentFragment);
transaction.hide(currentFragment);
} else {
initialNavigate = true;
}
Fragment fragment = manager.findFragmentByTag(tag);
if (fragment == null) {
String className = destination.getClassName();
fragment = manager.getFragmentFactory().instantiate(context.getClassLoader(), className);
transaction.add(containerId, fragment, tag);
} else {
// transaction.attach(fragment);
transaction.show(fragment);
}
transaction.setPrimaryNavigationFragment(fragment);
transaction.setReorderingAllowed(true);
transaction.commitNow();
return initialNavigate ? destination : null;
}
}
这里的代码没有传递 Bundle 类型的 args 同时也破坏了在 navigation graph 中切换动画的设置,如需要,自行加上即可。可参考 FragmentNavigator 类中实现。
感谢 Qwer 提出问题
注意,使用自定义 Navigator 的时候 navigation graph 需要把 fragment 节点名称改为 keep_state_fragment,并且在承载的 Activity 中进行设置并且还需要把 Activity 布局文件中 fragment 的 navGraph 属性移除。
NavController navController =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this, R.id.fragment3);
NavHostFragment navHostFragment = (NavHostFragment) getSupportFragmentManager().findFragmentById(R.id.fragment3);
KeepStateNavigator navigator = new KeepStateNavigator(this, navHostFragment.getChildFragmentManager(), R.id.fragment3);
navController.getNavigatorProvider().addNavigator(navigator);
navController.setGraph(R.navigation.tab_navigation);
最后来看一下使用自定义 Navigator 时的 TabActivity。
<img src="https://monster-image-backup.oss-cn-shanghai.aliyuncs.com/picgo/blog/blog_nav_tab_state.gif" style="zoom: 33%;" />
这样好像看起来结束了?其实并没有,我们只是刚刚开始。
首先,我先更正一下,在第一篇关于 Navigation 的博客中从 SettingFragment 返回到 RootFragment 那一段代码有些问题。
没看过那篇文章的不要着急,其实就是 A 调到 B,然后在 B 中触发一个点击事件,再从 B 返回到 A。返回的代码如下。
原代码为:
btnToRoot.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btnToRoot)
.popBackStack();
}
});
这里在点击事件中,最后执行的是 popBackStack
,其实不应该调用这个方法应该用 navigateUp
这个方法。
在第一篇博客中,Navigation Graph 中所有的节点名称都是 Fragment,如果我用上面这种 keep_state_fragment 的方式,会发生什么呢?
<img src="https://i.loli.net/2019/10/21/BAC6leVN1WhdaKJ.gif" style="zoom: 50%;" />
可以看到,在把 Navigation Graph 节点名替换为 keep_state_fragment 后,在 SettingFragment 点击返回并没有进行返回。这是为什么呢?我没干啥呀,怎么不好使了。
不行,我要看看 Navigation 源码里面到底怎么做的。于是我开始了 debug 之旅。后来,我发现在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btnToRoot).navigateUp();
内部判断了当前的返回栈个数是否为 1,结果让我很震惊,返回的竟然真的是 1。所以,navigateUp 就理所当然的返回 false,也就没能从 SettingFragment 回到 RootFragment 了。
下面的两段代码分别是:NavController#navigateUp 和 NavController#getDestinationCountOnBackStack
private int getDestinationCountOnBackStack() {
int count = 0;
for (NavBackStackEntry entry : mBackStack) {
if (!(entry.getDestination() instanceof NavGraph)) {
count++;
}
}
return count;
}
我查了一下 mBackStack 这个数据类型,发现它是一个栈,紧接着找到 mBackStack 入栈的方法。
mBackStack#add 相关的方法一共有 4 个,第一个方法是在 NavController#NavController 方法中进行调用的,其余 3 个 add 相关方法均是在 NavController#navigate 内调用,而调用 add 方法之外有一个判空。判空的对象就是来自 Navigator#navigate 这个方法。
NavController 的 navigate 方法,有删减。
private void navigate(@NonNull NavDestination node, @Nullable Bundle args,
@Nullable NavOptions navOptions, @Nullable Navigator.Extras navigatorExtras) {
//......
Navigator<NavDestination> navigator = mNavigatorProvider
.getNavigator(node.getNavigatorName());
Bundle finalArgs = node.addInDefaultArgs(args);
NavDestination newDest = navigator.navigate(node, finalArgs,
navOptions, navigatorExtras);
if (newDest != null) {
// The mGraph should always be on the back stack after you navigate()
if (mBackStack.isEmpty()) {
mBackStack.add(new NavBackStackEntry(mGraph, finalArgs));
}
// Now ensure all intermediate NavGraphs are put on the back stack
// to ensure that global actions work.
ArrayDeque<NavBackStackEntry> hierarchy = new ArrayDeque<>();
Nav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newDest;
while (destination != null && findDestination(destination.getId()) == null) {
NavGraph parent = destination.getParent();
if (parent != null) {
hierarchy.addFirst(new NavBackStackEntry(parent, finalArgs));
}
destination = parent;
}
mBackStack.addAll(hierarchy);
// And finally, add the new destination with its default args
NavBackStackEntry newBackStackEntry = new NavBackStackEntry(newDest,
newDest.addInDefaultArgs(finalArgs));
mBackStack.add(newBackStackEntry);
}
//......
}
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可以得出这里的 Navigator 就是我们自定义的 KeepStateNavigator 这个对象,那 navgate 这个方法的返回值也就是我们自己控制的,也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2333~
来吧,来看一下刚才写的代码。
public NavDestination navigate(Destination destination, Bundle args, NavOptions navOptions, Navigator.Extras navigatorExtras) {
String tag = String.valueOf(destination.getId());
Fragment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manager.beginTransaction();
boolean initialNavigate = false;
Fragment currentFragment = manager.getPrimaryNavigationFragment();
if (currentFragment != null) {
transaction.hide(currentFragment);
} else {
initialNavigate = true;
}
Fragment fragment = manager.findFragmentByTag(tag);
if (fragment == null) {
String className = destination.getClassName();
fragment = manager.getFragmentFactory().instantiate(context.getClassLoader(), className);
transaction.add(containerId, fragment, tag);
} else {
transaction.show(fragment);
}
transaction.setPrimaryNavigationFragment(fragment);
transaction.setReorderingAllowed(true);
transaction.commitNow();
return initialNavigate ? destination : null;
}
在最后一行中,我们通过对 initialNavigate
进行判断然后返回 null 或是 destination 对象。而把 initialNavigate 赋值为 true 则是只有在 currentFragment 为空时才会进行,什么时候 currentFragment 才会为空?只有当打开一个 Activity 并为其填充第一个 Fragment 时才会为 true,在我们当前这个场景里,就是当应用启动,打开 RootFragment 时 initialNavigate 为 true,从 RootFragment 跳转到 SettingFragment 时 initialNavigate 为 false。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那么我们需要改为,当这个 fragmen 为空时,在 transaction.add(containerId, fragment, tag);
之后把 initialNavigate 赋值为 true。这样一来,NavController#getDestinationCountOnBackStack 就能获取到实际的 fragment 大小了,也就不会直接 return fase 了。
运行一下看看结果?别着急啊,再检查检查。刚才我说在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btnToRoot).navigateUp();
内部判断了当前的返回栈个数是否为 1,现在我们把为 1 的情况解决了,那么当返回栈的个数不为 1 时它怎么做的?在判断返回栈个数不是 1 的后经过内部调用,最终来到了 NavController#popBackStackInternal
这个方法内。
NavController 的 popBackStackInternal 方法,有删减
boolean popBackStackInternal(@IdRes int destinationId, boolean inclusive) {
if (mBackStack.isEmpty()) {
// Nothing to pop if the back stack is empty
return false;
}
ArrayList<Navigator> popOperations = new ArrayList<>();
Iterator<NavBackStackEntry> iterator = mBackStack.descendingIterator();
boolean foundDestination = false;
while (iterator.hasNext()) {
NavDestination destination = iterator.next().getDestination();
Navigator navigator = mNavigatorProvider.getNavigator(
destination.getNavigatorName());
if (inclusive || destination.getId() != destinationId) {
popOperations.add(navigator);
}
//......
boolean popped = false;
for (Navigator navigator : popOperations) {
if (navigator.popBackStack()) {
NavBackStackEntry entry = mBackStack.removeLast();
popped = true;
// ......
return popped;
}
在这个方法内,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 navigator,在这里 navigator 执行了一个叫 popBackStack 的方法,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就是做返回事件的。可是,我们的 KeepStateNavigator 并没有这个方法啊,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继承自 FragmentNavigator,在 FragmentNavigator 有一套 popBackStack 逻辑,不过我们用不了。所以我们需要在 FragmentNavigator 进行重写这个方法。
由于我们需要返回到上一个页面,所以我们也得有个管理栈,然后在 KeepStateNavigator#navigate 方法中的 transaction.add(containerId, fragment, tag);
之后把当前 Fragment 添加到返回栈中,在 popBackStack 中根据一些条件再进行 remove 即可。
这样一来就可以了。
<img src="https://i.loli.net/2019/10/17/qn84IfTF7ybrViS.gif" style="zoom:50%;" />
不知道为什么,录制的 gif 画面一直在闪……
随意切换
好了,这样就可以了,终于可以愉快的使用 Navigation 了。直到有一天,老大找到我,跟我说了一个需求。
从 A 页面进入 B 页面,再从 B 页面进入 C 页面,在 C 页面产生一个事件,然后用户返回时,需要跳过 B,也就是从 C 直接回到 A。
问我这个能不能在 Navigation 上实现,我想了一下,说可以。下面就分享一下实现这种效果的思路,我个人觉得可以有两个解决方法,下面我依次来说一下。
假设页面打开顺序为:A、B、C。
-
第一种:优先关闭
当从 C 返回到 A 时,其实并不一定是返回的时候进行操作,可能是在某个事件产生之后,这时就把 B 给关闭,此时回退栈里面也就只剩下 A 和 B。这时候只需要正常走页面返回逻辑即可。
-
第二种:优先返回
当从 C 返回到 A 时,也可以直接跳过 B,具体方法为:当从 C 点击返回时,触发返回栈的操作,当完成返回操作后发现当前页面需要跳过时,则继续返回,此时也就回到了 A。
落实到 Navigation 中,就是在自定义 Navigator 中添加一些方法,然后在需要执行此类操作的地方获取到 Navigator 对象,并进行相关操作。
获取 Navigator 的相关代码如下:
NavController navController = Navigation.findNavController(btnToRoot);
NavigatorProvider navigatorProvider = navController.getNavigatorProvider();
Navigator<?> navigator = navigatorProvider.getNavigator("keep_state_fragment");
if (navigator instanceof KeepStateNavigator) {
((KeepStateNavigator) navigator).closeMiddle(R.id.settingsFragment);
}
思考
我第一次学习 Navigation 的时候就瞄了一眼,觉得这不就是个 Fragment 的管理框架吗?有什么的呀,比其他Fragment 的管理框架好吗?看起来一般般啊。哇哦,好复杂啊,算了,不看了,知道大致怎么用就行。看着大家讨论的越来越多,没忍住,又去仔细看了一下 Navigation 的使用,以及稍微阅读了源码。不就是个 Fragment 管理框架吗?怎么搞这么复杂,什么 NavigatorProvider、Navigator、Destination 这些都是啥啊。
随着我看的内容越来越多,实践的也变多了,原生的 Navigation 越来不不能满足需求了,才发现,原来 Google 早就想到了,只是没有给我们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只是把一些东西开放出来供开发者在不同场景下进行自定义使用。
想想自己项目里的代码,好像如果要扩展的话,就得改动较多原来的代码,不能像 Navigation 这样,在需要改动的时候,尽量不触动原有代码,而通过接口、Provider、泛型等更多是编码技巧或是设计模式上的技巧来完成业务需求。
也不应该把过多的心思花在各式各样的第三方库上,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基础技能上,虽然可能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结果,但这可能是笑到最后的方法。
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文中全部源代码已上传至 GitHub,代码分支为 closeBefore。喜欢本文的麻烦点个🌟。
本文封面图:Photo by João Sila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