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正在想“决定去死”的问题。
自杀是不行的。用到刀的死法都怕疼。安眠药似乎也不知道去哪里买。 跳楼?万一摔不死岂不是很尬尴。
其实有人曾经给我讲过安眠药自杀全过程,醒来后是长久的失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开始攒安眠药。到实在是想死的时候再吃。然后我总是想象被抢救过来后面对家人的感觉。也许,潜意识里,安眠药的办法只是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死。
于是我想也许我会得癌症。抑郁气质的人得癌症的几率相对高些。看着书本上说要健康积极的生活我感到非常的不解。生活里放眼望去,除了喜怒哀乐还有什么?我对一位老师说过,曾有一霎间我看着来往的人群感到极大的悲伤,因为我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吃吗?最好吃的东西也不过是当下入口的满足;玩乐?谁又没有愉快的玩耍过,这又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于是我真的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想象自己得了癌症。
我想象到我在病痛下痛苦的死去。我想象我要写一本书,叫做我是个弱者,我决定去死。专门讲癌症患者放弃治疗。 我想象我在死之前要把所有要设置密码的东西都更改成我记不住的符号。然后揣测着那些不知道我死了得人给我发信息却得不到回复的心情。也许他们发了很多遍后,总有一个人会关心的打过来电话,当他们知道我已经死了。呵呵,他们会怎样的震惊。
死之前,我只会见我的好闺蜜。我要和她最后一次聊聊我的一生。我会让她保守我讲给她的所有秘密,照顾好我的先生。我要让她监督我的先生可以振奋的活下去,并且我祝福她幸福的生活,找到我找不到的活着的理由。
我的遗像不要放我的照片,太丑。我要一副我抱着我家狗狗马利君的背影。我希望马利的温暖能陪伴我死后一段阴暗的路(如果有的话,我还是希望是个温暖的天堂)。我怕寂寞,我会要求先生和闺蜜不要怕我变成了鬼魂,能时不时的给我说说话。
然后,我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一个倔强执拗的老头在不断的琢磨如何去死。原生家庭,给了他太多的影响。欧维从未意识到,他对索尼亚的执着正如他的父亲在他的母亲死后一样。 欧维对车,对社会规则的坚持,全部都是他父亲的思想的延续。正是因为欧维小时候母亲角色的缺失,造成了他对索尼亚的依恋。而索尼亚,几乎成为了欧维完美的世界的化身。索尼亚既是母亲,又是对错分明的代表,这样的完美,让欧维迷恋。所以在索尼亚去世后,欧维失去了依恋和安全感,他能做的,只能去死。原生家庭的强大正是如此,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被打造。我忘了是那位大师讲过,3岁后,我们一直在重复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重复我们的人生。
当然,欧维不会死的那么容易。电影里新邻居的到来,企图改变欧维的世界。其实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看上去欧维是放弃了死的念头,实际上,我觉得,欧维只是做了移情,他找到了新的依恋对象。如果放到现实里,如果有一天新邻居的行为或者某些观念打破了这种依恋,欧维的快乐假象只能被打破,最后,他还是回到那个抱着执念的倔老头。
不过,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温暖的。到结尾的部分,我又红了眼睛。欧维最后和社区的邻居朋友们变得融洽。虽然最后欧维心脏病问题死去,但是邻居们继承了欧维的观念,依旧替欧维热爱着他们的社区。
我想,“去死”的想法,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总是存在的。有想法,不一定去实现。而不去实现的理由,总是这个世界,人群中,有你牵绊的东西。也许偶尔拥抱下这个让人压抑的想法,反而会得到一种情绪的平衡。就像欧维,最终坦然的死去。
哦,对了,我告诉了先生我想死的想法。先生只是笑道: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