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小苹果
近来疏于思考,鲜少发表评论对博物馆商店,以及衍生出文创商品一片热闹非凡的看法。套用宋向光教授的评论「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热闹有余,深厚不足」
1、博物馆为什么一定要有博物馆商店?
博物馆商店,原来主要叫“博物馆纪念品店”,gift shop。上世纪80年代始,大众旅游兴起,国家对公办博物馆的财政资助削减,博物馆商店一方面要满足旅游者的到此一游的纪念需求,另外也可获得一些收入,弥补运营经费。随着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英国,博物馆收藏成为创意的宝库,“任何新都出自旧”。美国的博物馆界不敢大肆张扬,抢企业的市场,更强调博物馆纪念品和有偿服务是博物馆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西方博物馆商店是克制的,是要与营利性机构的市场行为有明确切割的。一方面是博物馆要有书面的正式的关于经营活动的政策声明,另一方面,在组织和财务上,从事经营活动的部分要与博物馆非营利部分有明确的切割。
简单理解,补贴家用。
按照当今发展形势,显然已经不再是「补贴家用」这么简单,「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基础上衍生,形成产业,必然,要创造GDP,才能符合产业基本形态。
国内的博物馆商店在大环境的氛围下,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博物馆操作,一头雾水扎进市场,跟西方博物馆的博物馆商店完全是两回事。
2、观众为什么要在博物馆商店买商品、买文创?
博物馆商店的商品和文创商品可以提供更多的藏品信息,观众渴望与博物馆的藏品更多的沟通,博物馆商店销售的货品是从博物馆馆藏品工作灵感中获得,拥有别的零售店无法竞争的优势,从而促使观众自发的在博物馆产生购买行为。
简单粗暴的理由中,好看、喜欢、有品、有消费冲动所发生的购买行为。
从消费心理学上究其深度,「我买到的这件在市面上买不到」「独一无二」「品位好」「品相好」符合消费者价值观,任何简单的行为都能折射出人思维深处的动机。
3、什么是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简称文创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对原生艺术品进行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
4、当代博物馆商店存在的意义?
博物馆商店是否是为了帮助博物馆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建,这一争论早已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讨论过了,如果只是出售没有价值纪念品的商店,仅仅只为带来收入,那么,便需要市场竞争力,当前的博物馆,有足够的能量与市场竞争吗。
博物馆通过网络向公众出售商品,此举有利于博物馆教育和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博物馆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血液。 博物馆商店是服务于博物馆藏品,与之相匹配的,博物馆商店的货品应该是设计精美、质量优良,且与博物馆藏品有关。
番外
公共博物馆作为社会引导,理性知识空间作用越演越偏颇,这是国内博物馆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反而越走越迷茫。无论是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也好,还是博物馆文创,均把国内博物馆自身所携带的问题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无限放大。与各个平台的合作更是主动权的拱手相让,实现了利益结构的分成内造血,却让非严谨知识的粗滥制作社交化广泛传播,使博物馆自身陷入学术尴尬。即便是这样,博物馆还没意识到这些问题,反而继续在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时照搬、模仿、挪用。「三分钟热闹,三年沉寂」反映的还是博物馆深层次的问题,若干年后是要吃苦头的.
文中部分引用宋向光教授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