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绝症治疗无望,你会选择搏一搏还是放弃治疗?

普通人真的生不起病吗?

以前未经人事只觉得这话过于夸张了些,随着年纪的增长,送走好些亲人后,才明白这一句话并非虚言,丝毫没有夸大。

这些年里,最先送走的父亲。

父亲没有每年体检的习惯,以往都是哪疼医哪,而且他自认身体非常好,倔强地不肯去体检,舍不得花这个钱,就算我们给他预订了体检套餐,他会也让我们取消。他之所以愿意去医院检查的原因是因为大腿根处有一个肿块,一开始他以为是扭伤,想自己贴膏药消肿,结果不仅没消肿,反而肿块破皮,溃烂很久都不见好转。也因为这个病灶处比较私密,他羞于对人说。那两年父母亲瞒得很严实,身为子女的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情况,直到父亲正常走路都有些困难后,他才告诉我们实情。老弟是学医的,知道后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夜赶回老家带着老爸去大医院检查。

在医院前后等待近二十天后才确诊病情,其中检查流程,就不必细说了,但凡去大医院看过病的朋友们都知道现在医学态度的严谨性,同时也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须得各个方面的原因都排查掉后,才能最终确诊。虽然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心中都猜到事情有些不妙,可还是抱着一丝残存的侥幸。当医生告知我们结果时,我们除了悲伤外,更多的是想着怎么配合医生安排专家会诊,如何定制适合父亲的最优治疗文案,就算不能治愈,也希望通过治疗尽可能的延长父亲生命,毕竟他才五十岁出头,还很年轻。主治医生见我们积极配合加之老弟也是同行,沟通起来无障碍各方面进展顺利。最初医生们给的治疗文案是先进行6次化疗,一方面看父亲身体的耐受力,另一方面也要看效果如何后,后续再根据身体的情况待定。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第一次去化疗前的样子,当时的他虽然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精神非常好。这是源于我们父亲有一种超级乐观的心态,他临出发前还哼着喜欢的花鼓戏小调,好像这次不是去治病,而是外出游玩一般。所有的治疗母亲都陪同在侧,听妈妈后来的描述,父亲第一次化疗反应并不是很大,同病房的几个病号中只有他没有呕吐,能正常进食、上大号,只是受药物影响,食欲欠佳。不过母亲的厨艺很好,为了让他多吃点,增强身体免疫力,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效果都不是很好。

当他结束第一次化疗回到家后没几天,他的脸色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蜡黄。妈妈说刚回来时脸色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一周化疗的最后两天打了营养针护着,当营养针的功效消失后,红润的脸色也随之不见。父亲很坚强! 我们从没听他说过化疗有多痛苦,每每问起他,他都是随意带过,说得非常轻松。可我们哪有不明白的,他只是不想让我们担心。渐渐地,我们也不再问他这方面的问题,只关心他想吃些什么,力所能及为他做些当下我们能做的事情。

到第四次化疗时,父亲的身体突然出现了巨大的药物反应。没想到也是因为这次反应过大,让父亲下定决心放弃治疗。他说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想趁着还能走动,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虽然他这样说,但我们都清楚他是怕高昂的治疗费把我们拖垮,怕到头来人财两空。他知道他之所以反应最小,是因为在治疗期间,老弟一直都让医生选最好的药,这样治疗过程中才不会那么痛苦。所以第四次化疗结束为止,父亲生病的花销已超过20w,而且这还是已报销完后的金额。起初我们是不同意父亲的这个决定,极力地劝慰他,希望他至少做完这个疗程再看,我们想搏一搏,不想失去他,更不想后悔。可当他的主治医生也非常赞同他的这个想法时,我们无力再辩驳什么,只得遵从他的决定。

不用继续治疗的父亲开心得像个孩子,回到家后,便给自己制定非常详细的生活规划,不论他怎么安排,爱他的母亲始终默默地陪在他身边,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的每个决定。原本医生断定他回家后只能存活半年左右,没想到父亲活了14个多月,比医生预期多活了8个多月,我们想这是得益于父亲的乐观心态吧。直到他离世前的最后两天,他才躺在床上没法再自由行动。如他所说,他没有被治疗而死,就算走也是有尊严地走完人世间这一程。 父亲走后,邻居们都说父亲的决定很明智,如果继续在医院呆着,不一定能活这么久。病人的心态是否良好也是决定他能否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虽然父亲回家了,但维系生命的药物治疗并未断。一方面我们用中药来调理他亏损极其严重的身体,一方面也会按需给他打营养针来维持好的状态。所以父亲回家后的开销没有在医院治疗多,但实际花其实费也不少,而且这些部份能报销的极少,月均花费在8K以上。后来算了下,父亲生病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加起来,花了将近40w,这数字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存款,差不多已是极限了。

后来又陆续见过一些亲人朋友因病离世,有的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医院抢救;有的是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中途放弃治疗;还有的是在知道自己身患重症后,怕拖累儿女,决绝地选择生命,没钱真的连病都生不起。

曾看过一个报道,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把咱们国人一生所赚的钱分成十份,那么生病前仅花费了1份,一场重病花掉其余的9份。是啊,身患重症后到是继续治还是放弃,不仅会因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而不同,同时还取决于是否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援,从决定抗癌的那刻起,就得做好人财两空的心理准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