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老师,这孩子就是没有自觉性,您说怎么办呀?……”小罗妈妈愁眉苦脸地说道。
原本,收拾完屋子,趁着天色尚早,我和老公一起到河堤上去散散步,舒活舒活筋骨,放松放松心情。
结果没走多远,迎面遇上了行色匆匆的小罗妈妈。眼尖的她老远就开始打招呼,走近了,就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连珠炮似的诉起苦来:“真对不起啊,老师!我家儿子啊,真的太不争气了!玩心重得很,做作业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气死我了!今天我告诉他,如果半个小时做不完作业,差一道题我就打一下手板,结果,他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你说,气人不?他明明能够做好的,为什么就是不自觉呢……”
是啊,孩子明明能够做好的,为什么不自觉呢?主要原因在于家长从小没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什么时间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加上,小孩子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分散注意力,才会导致他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孩子还不少。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正确面对引导孩子改变这种状况呢?第一,冷静反思,保持平和的心态。
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因而,一旦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们要冷静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从而思考对策,像小罗妈妈这样着急不但于事无补,有时可能还会火上浇油。只有家长先平静下来,才能引导孩子静下心来沟通交流。
第二,规则引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让孩子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确定生活和学习规则,同时要落实对孩子的奖惩制度。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有经验。每一学期开学前,她都会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做好学习规划,同时制定了一张生活和学习评价表,坚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自评和家长评价,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当然,也落实了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
因此,孩子从早上起来晨读,到午间休息前课外阅读,以及下午放学后做作业、练琴、读英语、听故事等等安排得井井有条,很有规律。时间长了,根本不用她提醒,孩子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自然就去做了!第三,耐心陪伴,促使孩子坚持不懈。
要知道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当然,也不可能家长说一次两次,孩子就能完全改正。因而,家长不要老是抱怨孩子怎么就记不住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他一点一点地纠正不良的习惯。当孩子做好了,我们要毫不吝惜地夸奖他;当孩子气馁了,我们要给他加油打气;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我们要心平气和地惩罚他……家长一定要明白,面对孩子,我们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声压人。人们常说,一个好习惯,只要坚持21天就能够养成。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大家不妨一试!
结束语:虽然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既然如此,那么,无论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作为家长都应该责无旁贷,引领孩子正确面对,义无反顾地陪同孩子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