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很多传统已根深蒂固,比如饮食、礼仪、风俗等等等,数不胜数。生活在现代的我,时不时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古代的人们怎么过年”“古代的人有什么爱好”“他们无聊的时候干些什么”……
今天呢,我们主要聊一聊年俗。我的家乡在“江北水城”聊城的一个小村庄,记得小时候,每天每天的期望马上过年,不知为何,长大以后,对于过年也没有什么感觉,用我爸的话说“过年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是呀,毕业工作以后,自己挣钱自己花,想买啥买啥,对于物质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欲望。但是我妈妈却每年都很重视,每当进了腊月里,我妈就嘱咐我们:“腊月里不能打碎东西啊”。这不腊月刚开始,离着过年就近了。
腊月初八,腌腊八蒜,喝腊八粥。老话说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也是我妈妈腌蒜,记得以前我妈腌很多很多蒜,但是每次都吃不完,最近这几年,也就腌三四头,腊八蒜等到年底,个个腌的透绿绿的,像翡翠似的。
腊月二十三,蒸年糕,我们这的说法就是,蒸黏黏的窝窝头让灶王爷爷吃了,到了天庭不会胡乱说坏话。其实我也见过我妈和面,我一直纳闷,到底是什么玉米面可以这么黏糊糊的?
腊月二十七,炸藕盒,炸豆腐,炸带鱼。今年我妈没有买带鱼,说是疫情期间,带鱼被污染了,买的鲅鱼,我认为带鱼卖家无辜躺枪,今年生意肯定不会太好。
其实过年过年,过得就是三十晚上和初一一天。今年的腊月三十,上午打扫卫生,下午包饺子。下午包饺子时,白菜也是用绞肉机绞的。速度很快,比人工剁菜快了一倍不止,我当时在想,会不会几年之后,家家户户包饺子也会有机器包。我、妈妈和爸爸一起包饺子,一个多小时就包完了。不知怎的,以前很讨厌擀面皮的我,今年再擀的时候,我就很愿意去做,而且很喜欢和父母一起边看电视边干活。以前我还埋怨为啥我弟就能出去溜达着玩,我却要在这里干我不喜欢干的活?
三十晚上,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开始等待看联欢晚会,等待的过程中,每人都拿着手机在抢红包,抢得太投入,联欢晚会都没怎么看,主要还是不怎么好看,往年的小品都是嘻嘻哈哈,全程笑完,现在呢?先乐一会,再哭一会,那么煽情,至于吗?也不知道是我看多了,笑点高了,对于作品要求高了?
这就是我的过年,如此平凡又不平凡。自从工作之后,每年回家次数不多,我特别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哪怕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玩手机,但对于过年的习俗,每年如此,年年如此,好像在走形式,走流程,但是家家户户谁家不是呢?小孩、大人、老人无一例外,都盼望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就算是无聊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