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

渐无书

日暮乡关,乡愁在游子的舌尖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一串童谣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的家乡,童年的春节,萦绕在记忆里的年味儿又蒸腾鲜活起来。

我的家乡是冀中平原一个小村庄。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便炊烟不断,肉香、面香、鱼香、油炸的香气在小村庄的上空萦绕,告诉人们,年来了!这年味儿像黄土地一般朴实无华、又滋味悠长!

腌腊八蒜

腊八是过年的序曲。除了家家户户都要吃的腊八粥之外,腌腊八蒜是每个主妇不能忘记的重要事项。

腌腊八蒜特别简单。所需不过是数头大蒜、米醋和一个洗干净的大玻璃瓶子。

主妇从蒜辫子上揪下来几头饱满的大蒜,放到一个小小笸箩里,端到屋里炕沿上,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轻轻把蒜皮剥下。白白胖胖的蒜被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子里,倒醋,与蒜齐平,盖盖,密封,齐活。奶奶得了口疮,从轻白的蒜皮中挑出又薄又韧的,贴在疮口上,说是偏方,可管用了。

不几天,白生生的蒜就慢慢的变绿了,那绿色一点点扩大,最后,整瓶蒜都成了翡翠一般的绿色。

过年吃肉饺子,就着几瓣腊八蒜,清新爽口,祛油解腻。


杀猪

农村杀猪是大事,是男人们操持的事。

几家乡邻找杀猪师傅商定好日子。到日子,在村里空场上,或是谁家的大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干柴旺火,烧开一大锅热水。各家的猪被捆得结结实实,抬到当场。喂了一年的猪,膘肥体壮,哼哼唧唧地躺在地上,馋了一年的孩子终于盼到了这天。

杀猪师傅气场全开,一把尖刀捅到猪脖子里去,割断猪的动脉,温热的血从口子里流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盆里。这个过程,是不给小孩子看的,家大人口里喊着“一边玩去,杀完给你们炖肉吃”,把孩子轰走。

血放完了,搪瓷盆端走,这血要做成血豆腐。

杀猪师傅用烧开的热水给猪褪毛,把一头大猪,庖丁解牛般,轻松分成几个大块。主家乐呵呵得扛回家去。为了表示对杀猪师傅的感谢,一些猪内脏、下水什么的,会送给杀猪师傅。

一头大猪,按照四肢,分成四部分,用锋利的铁钩子穿过猪腿,悬吊在房梁上,防着被耗子闹。那时没冰箱,农村的闲屋子没有暖气,不生烟火,一个晚上,猪肉上就有了冰碴子。

后来,自家养猪的少了,开始去买肉。腊月十五、六,三五个农村爷们就开始去各个村的去集市上,相看猪肉,询问价格,走个三个来回,就用大麻袋扛回半扇猪来,带着些兴奋,耳朵边夹着烟卷,黑红的脸上透着笑意。

这么多猪肉怎么个吃法?

男主人拿起大菜刀,开始对猪肉分分捡捡。先剃出好几大块瘦肉,留着剁馅、包饺子、炸丸子、炒菜;再把白花花的肥猪肉、板油剃出,准备炼成猪油,明年几个月的炒菜油就有着落了。


炖肉

家乡的炖肉是最粗犷、最原始的做法,却最香,永远能轻松勾起孩子们肚子里那条馋虫。

分拣剩下的猪肉,还要再细分一下,排骨单剃出来,猪头、猪蹄先洗剥收拾干净,用烧红的通条烫掉不好清理的猪毛,烫猪毛的味道飘了满院子,直呛鼻子。剩下的,切成四寸见方的方子肉。

灶台上的大锅早就填满了水,收拾好的猪肉放进去,再找一片白粗布,把花椒、大料、茴香籽、肉蔻、白纸、桂皮、老姜,包起来,一条白线扎紧,扔进锅里。

平时做饭用的是玉米秸、麦子秆。炖肉,这些柴火可就不行了,得用干柴。比胳膊还粗的干柴劈开,点燃,旺旺的大火就烧起来了,呼呼地舔着锅底,锅里咕嘟咕嘟得冒着泡,血沫子一点点浮上来,随着翻滚的肉汤,卷成团,铁勺子一伸,就撇了出来。


肉香味慢慢飘开了,馋嘴的孩子,口水早就收不住了,一趟趟跑进灶间,问“熟了吗?能吃了吗?”

其实从肉味飘香到吃到口,怎么也得两个钟头。

“快了,快了!”家大人这样安慰着,用一根筷子对准方子肉的猪皮扎下去,等到噗嗤一下,筷子顺顺当当扎进去了,就减缓了续柴的频率,旺火大烘改成小火慢炖。


从锅里把方子肉一块块捞出来,主妇早就把家里的瓦盆、瓦罐、小瓮洗刷干净,方肉一块一块整齐码进去,码上一层,撒上一层粗盐,如此重复,眼看着盆盆罐罐都码的严严实实,封好盖子。

北方特色的腊肉,来年用作炒菜、炖菜,或是切成薄片油煎夹饼,都是相当的美味。

锅里剩下的排骨、肘子终于骨酥肉烂了,捡出一些,装在小盆端到孩子们面前,肉香四散,热气蒸腾,孩子们连烫都顾不上了,伸手拿起一根大骨头就啃起来,吃得满嘴满脸。这边一根还没吃完,已经伸手去拿下一根了,一年之中,只有炖肉这天能放开肚皮。太香了,太期待了!家大人笑呵呵地站着,满足地看着孩子们贪吃的模样。

锅里的肉汤也是好东西,里面不少肉渣呢!人们大都是放些红薯粉进去,做成焖子,切了当凉菜吃,不油不腻。

蒸馒头

华北平原以小麦为主食,馒头是过年的必备之物。

和面的大盆足有澡盆那么大,巧手的主妇们早早用酵子兑好面,放在灶台旁边。灶台边暖和,面能发的又快又好。面发好了,从大盆里拱起一个大大的穹顶,用手轻轻扒拉来,里面是松散的蜂窝状,有一股酸味。这面还不能用,蒸出馒头来是酸的。主妇用碱兑好水,一边往里加碱水,一边加面粉,直到面团又白又软,没有酸味了,面就活好了。

在大案板上揉开,揉捏擀搓,大面团变成一个一个拳头大小的馒头。水开上屉,十几分钟,起锅,一个个散发着麦香的大白馒头出锅了!

除了馒头,还得变点花样。有切成剂子直接蒸的卷子;巧手拧出来花样的画卷;里面包上红豆馅的豆包、包红糖的糖包;还有做成花型的花糕,花沿上点上几颗枣。虽然都是面食,尽可能作出丰富多彩的样式来。

家乡有个说法,人家蒸馒头时不能去串门,会踩塌了人家的馒头顶,整出的馒头是塌的。不得不去的时候,要拿柴火在人家灶膛搅两下。不知道这个讲究是什么来历,人们也不追究,口口相传得保持着乡村的坚守。


炖鲅鱼和炸带鱼

家乡的年年有鱼,更多的是鲅鱼或者带鱼。家乡不靠海,却喜欢吃海鱼。

过年的集市上,鱼贩子拖拉机的后斗里是满满的鲅鱼和带鱼,冻得邦邦硬,带着冰凌子,散发着鱼腥味。青白的鲅鱼选上20来条,带鱼来上四五条,回到家,洗干净,去腮、去内脏。


鲅鱼是炖的。葱姜蒜炝锅,酱油醋料酒添水,鲅鱼一条条在锅里摆好,各种调料放好。表面盖上几层大白菜叶子,小火慢工,在锅里慢慢炖去吧,千滚豆腐万滚鱼,家乡人吃鲅鱼讲究的就是个味道浓厚。

等鱼刺炖软了,鱼就可以出锅了,白菜叶子成了棕色,吸满了鱼香和调料香。吃饭时,家大人把鱼肉夹进孩子碗里,把白菜夹到自己口里。

带鱼是炸的。先用大剪刀剪成7、8公分长的鱼段,盐腌一会儿入味,下油锅,油炸的鱼香立刻四散开来。金黄的炸带鱼,外焦里嫩,孩子用手扒拉着择出鱼刺,忙不迭地把鱼肉塞进嘴里。带鱼炸完了,还剩下点腌带鱼的汤,会过日子的主妇,舍不得倒掉,兑上点水、加上点面粉,调成糊糊,锅底一点油就能做成好吃的“咸食”。

炸好的带鱼放在阴冷的屋子里,下次吃的时候,下白菜红烧一下,够吃到正月十五了。


冻豆腐和炸豆腐泡

谁家过年都得买上一大盖帘的豆腐。一样豆腐,多样吃法。

一部分留着,可以熬菜时做配菜、可以加点小葱或者白菜心凉拌。一部分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可以炸豆腐泡,做冻豆腐。

冻豆腐特别简单,只需要把切成小块的豆腐,放在高粱杆编成的盖帘上,用绳子四角兜起,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即可。天气严寒、北风飕飕,不出两天,豆腐里的水分就跑没了,从白生生的嫩豆腐变成豆黄色的小蜂窝。熬菜时,放上一把,里面吸满了各种食材的味道,加上本身的豆香,一口要下去,汁水满嘴。

炸豆腐泡,和冻豆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切成小块的豆腐下油锅,炸成金黄出锅,里面还是白生生的、有点小蜂窝的嫩,外边是香脆的皮,小孩子最爱吃了。

炸丸子经常和炸豆腐泡同一天进行。预留的瘦肉拿出来一些,菜板上咣咣咣响起了剁肉的声音,街上的人都能听到,开起玩笑,“这是谁家剁肉呢,木头渣都剁进去了。”

剁好的肉馅分成两半,一半留着大年三十包饺子,一半调上各种调料做成肉丸子。家大人从虎口挤出圆圆的丸子,下到油锅里几个翻滚,变成金黄色,看着就馋人。



炸东西时,家大人不让孩子进灶间呆着,因为没有吸油烟机的农村土灶,油烟太重。馋猫一般的孩子,时不时溜进灶间,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把丸子,两段带鱼。

包饺子

包饺子是年前的重头戏。

大面盆和好面,湿白布盖上,醒一会儿。趁这功夫,做馅。

大白菜是北方农村的当家菜,过年的饺子大多是白菜猪肉馅的,偶尔能有一小把韭菜,包几个猪肉韭菜的,很快就被孩子们抢光了。

大白菜剥去外面的干叶,用水洗洗,剁成碎末,放在盆里,撒上些咸盐,杀杀水,屉布包住一兜,身强力壮的男人两手用劲,按在菜板上,菜叶里的汁水随着劲道,慢慢流走了。

挤好水的白菜馅,和早就剁好的肉馅拌起来,香味已经出来了。

面醒好了,光洁柔软。

妈妈弄面,和面,揉面、揪剂子、擀面皮,

爸爸包饺子,孩子们偶尔来客串一下,自告奋勇地包几个奇形怪状、或者漏肚子、张着嘴的饺子,甩手跑了。

家乡的风俗,正月初一到初五的饺子都要三十这天包出来。不是当天的吃的饺子,还要在盖帘上多撒些面粉,饺子之间的空隙也要大些,避免粘连。

眼看着,面和馅都越来越少,饺子在大盖帘上摆成了一圈一圈的花。


包完饺子,再打扫一遍庭院,用面粉熬些糨糊,大红的对联贴起来。

傍晚时分,在自己家门点燃一捆谷秸,家乡叫“燎草”。大竹竿子尽头绑上一挂一万响的红鞭炮,半大小子举起来,噼里啪啦的声音震响了整个村庄。


忙碌可以告一段落了,用作储物间的房间里,摆的满满的,各种吃食,收好盖好。未来的几天里,人们可以享受勤劳制作的美味,享受一年来难得的清闲时光。

怀念家乡的年味儿,不光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一家人在一起忙忙活活的热闹、温馨。

那时,我们年少不知愁滋味。

那时,虽然穷,但父母用尽全力去打拼,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地生活。

那时,我们的父母如泰山一般年轻健壮。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节前的北京比往常安静了许多,人们匆匆的脚步关不住一颗颗归心似箭的心,一年一度的“空城计”开始上演。 相比北京的安...
    麻辣猫粮阅读 713评论 4 4
  •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说起腊八,人们一瞬间想起来的就是腊八粥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人都喜欢喝腊...
    青青优农阅读 868评论 0 2
  • 1杀猪煮肉 以前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两头猪。 一年之中,精心呵护,一日三餐,从不间断,就盼着猪少在猪圈里走动,要...
    墨镜123456阅读 1,353评论 33 28
  • 2017年5月1日至9月1日,黄渤海正式进入伏季休渔期。休漁期间,千船靠岸,百帆入港,浩淼地大海上只有海...
    诺兰齐阅读 1,333评论 6 1
  • 昨夜的寒风轻轻。
    罗小野阅读 1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