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往返于苏州和无锡之间,主要是坐火车。走的趟数多了,我发现一个现象:一般检票口都是4道自动加一道人工的配置方式,自动检票通道常常发生拥堵,因为很多人不熟悉机器的使用方式;而人工检票通道通常很受青睐,因为相比自动通道反而更快。所以虽然人工通道顶上标着:红票通道(非机器蓝票),然而走人工通道还是以蓝票为主。还有很多人拿着身份证也想走人工通道,就看到检票员一遍遍的说:身份证走自动!身份证走自动!
看到这个景象,我总是想到樊登讲过的那个故事:在日本银座,路边总有一长排出租车在排队,而大多数人却是在路边拦车。一问才知道,那些排队的出租车一般要等好几个小时,一天也排不了几次,所以路程近的人会自觉的不去坐,留给那些路途长的人。且不说等在那里的出租车司机这样的选择合理不合理,日本市民这样主动的为司机们考虑,的确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这样事事处处都考虑别人的思维方式,是否就是日本目前如此高度文明的关键之一?
而反观我们目前生活的社会,处处充满了原始的生存本能:检票排队会不断的来回穿插,只为了快几秒钟,而到了站台上还需要等好几分钟;无障碍电梯常常是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在乘坐,为的只是少走几步路;列车的上车门常常有大量下车的人,只是因为离自己的座位更近;很多电瓶车在夜晚的马路上关着灯行驶,也许是为了省电、也许是觉得没必要开灯,造成很多安全的问题……这一个个场景中,我都仿佛看到一个个“自我”在肆意飞舞,而鲜见“我们”。也许等几秒、绕两步、开一下灯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然而小举动背后的思维模式却使得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拉开了大大的差距。
所以,如果你坐的不是专车、专机之类,下次出行的时候,我请你能匀出一分精力,想想“我们”,然后再决定你准备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