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在他的书《自卑与超越》里说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他所谓的自卑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我认为他的所谓的自卑感包含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那个贬义的自卑,同时还包含了对自己的不满意。其实贬义的自卑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不满意,只是这种不满意程度很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不满意,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人们经常处于对自己不满意的焦虑之中,大家都渴望进步,渴望改变自己。所以作者说这是一种我们进步的动力是很有道理的。在我 看来阿德勒的自卑就是对自己不满意,它能驱动我们去努力追求,去积极改变。比如我们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就出现了整容这个行业,我们对自己处境不满意,就通过可能努力工作、学习来谋求改变。其实这个也可以看成是欲望,对某种状态、事物、情感等的渴求的欲望。这些欲望本身没有问题,可能出现偏差的是实现这些欲望的方法和途径。同样是对金钱的欲望,有的人经过诚实劳动,努力工作去获得,而有的则妄想通过贪污、盗窃、抢劫等手段实现,最后下场很惨。
作者是现代个体心理学之父,他的老师是弗洛伊德,他与老师最大的分歧在于,一个人心理是否可以通过长大后的努力而改变。他的老师认为很难,小时形成的东西,长大后很难改变,几乎不可能。而他则坚定的认为人们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心理,而他的观点恰恰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他自身就是他理论的现实版本。他给出了具体的方法,首先是创新性的 解释以前的 经历。我们的今天是以往所有经历的总和,我们所有的思想都是以前经验和教训的提炼总结,因此过往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以至于弗洛伊德要说人从小形成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怀着科学的态度,我认为弗洛伊德这种绝对论本身就有问题。
究其本质来说,我们今天心理上的问题是对过往经历的地一种错误解读,拿我自己来说,孩子不听话,不吃菜,在我潜意识里会有这样的解读,孩子就应该听话,不吃菜会对他健康有害,容易生病,一生病大人孩子都得受罪,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某些不可挽回的伤害。你看就是孩子不吃菜这一件小事,就有了这么多的解读,最后甚至在自己吓唬自己,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孩子不是不吃,而是有选择的吃,还有在孩子的 味蕾就是比我们的敏感,有些蔬菜在他们的感觉上就是很难吃。这些错误的解读是 我们过往经验在潜意识了形成的,要想改变它,首先要了解这些想法的出处,我仔细想了想,很多是一些以前看过的文章、报道等里面提到的,这些东西当时并没有仔细斟酌,没有自己考虑,于是就全盘接受,于是在脑子了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认知,在遇到问题时,这些错误的东西很自然地 就涌现出来。
我们需要做的是理性分析自己想法的出处,然后创新性的解读,我们在理性思考的时候就不会有强烈的情绪,所以这也是控制自己因问题而产生情绪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作者的第三个令我比较赞同的观点是,我们都是社会人,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在于与他人建立合作,为社会做出 贡献。这样一来我们做事的 原则就该发生变化,从过去的 以自我为中心,转换到以他人为中心,时刻照顾别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人与他人合作。少想一点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感受,尤其是不要过分解读,事实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放在更重要的与他人合作上,这样的话我们肯定会少很多烦恼,少很多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