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题目以为是一个大的中国史,虽然书很薄,但就像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史得失》一样,内容非常的殷实,框架梳理的非常的清晰,而且从夏商周一直到明清民国,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条理梳理的非常的清晰。但是翻开书开始一看,居然都是文言文,内心有一点点小惊呆。
这本书重点描写的中国古三代的时候,整个中国的来历,确实会给我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知识面。本书一开始通过《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西经》《大荒南经》《大荒北经》《天问》,傅斯年教授说殷商来自于东北,商朝起源于东北。这个让我突然想到如果商朝起源于东北,那么我们现在关于东北的历史为什么只有100多年,而且在明清时期,东北是荒凉的流放之地,哪怕在解放之后东北也是一个北大荒,那么那些文化在哪里了?如果文化进行迁移的话,那么文化的一些遗址呢?个人觉得一个文明,不说一个国家,但一个部落来说,除了一些后世所著的一些文献里面的记载,在这个所记载的土地上的遗迹却没有,这个应该是不科学的。
换一个角度,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文化迁徙的时候,在后面来都在河南一带移动,而再也没有回到过东北。而且人一般会在水边群居,而东北在那时有没有水不知道,但是在后来的中国版图的变化来说,一直围绕黄河中下游以及入海口周围,就是从来没有去过东北。这里的人文群居是什么原因?
书中是从古三代开始,花了比较大的篇幅去讲,这个和去年看过的《史记》开篇的几个,有些相似,但是傅斯年教授结合的更加的多,而且有一些些点评在里面,教授给我的感觉他对于《史记》非常多客观,有一些的看法,会在2-3中的文献来佐证自己的想法,这一点非常的严谨,想来学术界如果一直这么严谨下去就好了,只可惜后来傅教授去了台湾,中国局势动荡的十年,使之学术之风有些歪了。
书由各个古书籍以及他根据几本书的内容推断出,中国最原始的来源,古三代的来源和后来的发展,部落或者说王朝吧,后来的发展以及分封之后,对各地文化的推动,更加的较为详细的说明了各个姓氏的来源和最初的发源地。这一点对于家族的文化追源有很好的考据的作用。
这本书傅教授写的非常的用心,大概是那时的文人都有老实所说的“贵气”,都要对自己的写的东西负责,也是真心希望自己写的能够对后世子孙有些帮助,所以虽然书只有不到200页,但是内容确实非常的丰富,估计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为了更好的销售,在添加一些文字,会把这个分为上下两册。但是这个不到200页的内容确实实打实的,不能删一个字,字字都是精华。这个让我想到乐嘉,看过乐嘉的5本书,里面每一本书里1/3的内容是一模一样重复的,甚至于大片段的删减也不影响看书,书的主要目的是在最后一页,他的一个培训班。这个没有贬低乐嘉的意思,虽然那他和傅教授比,有些对不起教授。
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三代的起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中国的起源,还是会建立一个框架起来的,偏向于教科书的类型,这个也是傅教授上课给同学们一个框架的理念吧,有了框架后,才可以往里放东西。
吴麦麦
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