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回家已两年了。看到回家前一个人在深圳上班时,空余时间由阅读而写下的文字,由衷的感谢自己曾经留下的笔记。以下是当时的读书笔记。
之前看钱穆讲授,由他的学生编写成的《中国文学史》一书,得知清朝有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个月前去图书馆还书又借书,刚好发现了一本《金圣叹文集》,遂借回来看,同时借了其它四本。至现在看完其中三本,这本《金圣叹文集》和另一本《萧红文集》还没看完。萧红是鲁迅很看重的一个年轻的女作家,但我并没有把《萧红文集》一书看完,后面有二个长篇小说都没看了。感觉她所表达的作品思想很灰暗、压抑、悲哀,看多了也无益处,遂把它和看完的另三本书一起归还图书馆。又续借《金圣叹文集》一书。看了一小半,即他写的诗选、通宗易论还有语录纂。此书看得极慢,大多是过目一遍、不求甚解或半懂不懂。诗是读不懂的,至于通宗易论中谈《易经》,语录纂中说起的把儒家的各种经典,如《易经》《四书》《诗经》《尚书》内容同佛家、道家的各种经典内容相互杂揉,互为解释,贯通一气,更是不懂或半懂不懂。因为有些经典原文并没有读过,更无从会联想在一起。然而还是很有兴趣要看下去的。因着他的天纵奇才、博学汇通及在序言中作者说他的评点是洞幽烛微、独出机杼。看他的书,虽不懂,但还是有益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懂得多。先暂且不懂地看吧。
可惜在图书馆借书看的时间并不长,后面回家,看书就没有这样方便了。不过,家里也买有一些书,好多没看,也没安排时间去看,还是要有计划地去安排学习、阅读,并做笔记才好。相信有了简书的日更挑战,会让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