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义渠君为芈月付出这么多,却不能一起终老: 从《芈月传》看婚姻长久之道
昨天的《芈月传》中义渠君死了。其实好几集前,就预测到了他的结局(追这部剧的人恐怕十有八九都预测到了)。他和芈月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而这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和芈月在格局上的落差。
义渠君向往的生活,是在草原上纵横驰聘,和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懂得“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的道理。他的格局只顾得到兄弟之义,却理解不了法制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虎威将军在咸阳集市上杀人以后,义渠君不但不反思自己平日对手下缺乏管教,反而认为一个小老百姓的命不如一个将军的命值钱,自己的部队应该是法外之民,不受法律约束。居然自己主导劫狱,刺伤廷尉。
而芈月作为秦国太后,在秦国推行商君之法多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既然真的有人犯法,那就要有所处罚,不然,会乱了人心”
这种不可调和的价值观的不同和格局上的落差,已为这段婚姻埋下了不幸的伏笔。当然,这只是导火索,其实最最根本的,是他的统治格局与芈月“一统天下”的梦想差得实在太远。
义渠君虽然和芈月相好了十年,但在格局上仍停留在一个草原游牧部族统领的水平。
他居然提出,把秦国的天下分成几块,让秦王稷“出去另立一个营帐”,其格局之狭小,简直令人扼腕。
而芈月,一直在继承着秦惠文王的遗志,不遗余力推行商君之法,厉兵秣马,希望的就是有朝一日一统天下。下面这段对话,就可以看出两人的格局,相差何止毫厘。
芈月:“我用了这么多年,将一个四分五裂的秦国聚拢在一起,以此为凭借,东进魏韩,南下楚国,西出巴蜀,使秦国成为诸侯中最强之势,甚至有可能取代周王室一统江山。如今,你却要将它分割成三块……”
义渠君:“你说的这些和我没关系。我义渠人做事,凭的是马剑和马匹,上对得起长生天,下对得起自己跟部族的父老兄弟。”
说到这里,这段婚姻走到尽头已成定局,没有什么悬念了。
人生最怕格局小。育儿如此,婚姻亦如此。
秦惠文王之所以在后官嫔妃中,最喜欢出身低微的芈月,也是因为只有芈月的格局能与其谈谈国家大事,其他的嫔妃,虽然漂亮,但心思都花在后官的尔虞我诈了,国家大事根本插不上嘴。
其实所有的宫斗剧中,皇上最喜欢的,从来都不是最美的、出身最好的,而是那个格局最大的,最能和皇上说得上话的。芈月如此,甄嬛亦如此。
芈月通过整理王后陪嫁书简的机会大量地读书、帮秦惠文王整理奏章、看四方馆策论,快速地成长,这种成长使得她在精神层面上,与秦惠文王有了很牢固的联结。在秦惠文王眼中, “芈月有普通女子没有的胸怀”,“独一无二”,因此才能专宠后宫多年直到秦惠文王去世。
“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维系婚姻的法宝不是美貌,不是孩子,而是精神层面上的共同成长。很多一开始和和美美的婚姻,最后破裂,症结在于夫妻双方成长的速度不一样,最后造成了价值观与格局的巨大差别。
义渠君帮芈月杀回咸阳,为其夺得大位后,每天忙着征战,为秦国立了不少汗马功劳,的的确确是功不可没。但是他的格局十年间没有丝毫提升,永远从一个草原部落首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后的所作所为,已经使其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绊脚石。芈月虽然不舍,但为天下计,还是不得不把这块绊脚石搬走。
这个剧情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身边不乏这种例子: 当妈以后每天操持家务带孩子,累得半死,没有自己的时间,两耳不闻窗外事,偶尔有点空闲就刷刷朋友圈,看看八卦。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个家庭有很大贡献,老公离不开她了,但最后却没熬过“七年之痒”,婚姻破裂,各奔东西。很多人在指责“渣男”忘恩负义的时候,其实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夫妻双方的成长已经不匹配了,格局已经不同了,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反过来的情况也不少见:老婆职场上风生水起,八面玲珑,而老公每天回家只会打游戏。过了几年,两者的成长和格局有了明显的落差,只能各奔东西。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人生已经如此艰难,谁又愿意天天对着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过一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