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就是讲故事,就是通过吸引人的故事来说明观点。 ――美国前总统林肯
今天我要讲的并不是演讲本身,而是与演讲有关的一档节目。
像我这样的八零后的世界里综艺可不仅仅是《快乐大本营》,还有甲乙丙丁,例如《我是演说家》。
1.偶遇
一个不爱追剧人总是会拿着遥控摁来摁去。偶然我来到了北京卫视,习惯性地停顿了一下:刘玉翠(《天龙八部》里的阿紫)正在激动的讲演她的人生故事――一个运气不太好的实力派战胜了抑郁,摆脱了挣扎,在不惑之年重新定位自己,誓言要将电视演到80岁……
我被她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并且觉得这个节目整体还不错。于是辗转网上将它看了个遍。
2.收获
第一,从演讲的角度
作为一个不擅长表达的人看这样的节目确实会受益匪浅:通过观看选手精彩的演讲,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才能让听者明其意;讲演者深情并茂的描述能增强代入感,从而让听者感同身受。
导师分别从讲演者的台风、讲演稿的完整性、论点、论据等方面深度剖析,让选手更好地阐述观点、表达情感。
第二,从娱乐节目的角度
很显然,它不仅仅起到了消磨时间,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作用,优秀的选手和精彩的点评还是学习讲演的榜样。
它和《开讲啦》这样的节目一样励志,充满正能量。不同的是《我是演说家》的选手可不都是成功的典范,它有白血病人分享与病魔的斗争,有小职员讲述自己如何痴迷足球……
它和《中国成语大赛》那样传递纯知识的节目相比,内容更为丰富。它涉及亲情、友情、理想、人生等多元话题。不同领域不同轨迹的人生,能带给你思考和启发。
3.争议
节目从第一季开始就采用的是导师“3+X”模式,虽然每季都略有改进,但基本上还是一样的。
即由四位导师轮流担任X导师,三位常驻导师手中拥有选择键,X导师则手握淘汰键。一旦选手开始演讲,常驻导师只要按下选择键,那么X导师无法对选手进行淘汰。
如果三位常驻导师没有按下选择键,X导师没有按下淘汰键,则选手演讲结束后直接加入X导师阵营;
如果X导师先按下淘汰键,那么其他三名导师则无法再进行选择,该名选手停止演讲直接被淘汰出局。X导师甚至还有爆灯的权利。
或许是对赛制没看太懂吧,个人不是很欣赏这种模式。或许制作者本意是想让导师在争夺选手时竞争更为激烈,从而让节目更有看点。
可按照常理,我(不知是否还有别人)却是这样理解的:确实,四位导师都是牛人,我也特别喜欢他们。
但众所周知,鲁豫和华少是主持界的名嘴,乐嘉更是一个经历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和主持人,可是张卫健和刘嘉玲呢?
他们是优秀的演员,是人气很高的明星,然而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在演说方面是佼佼者。所以我有点质疑,拥有明星光环就可以做这么具有专业性的导师了么?看了那么多,个人觉得可能有的学员在演讲上甚至比导师更胜一筹。
另外,理论上拥有更多权利的X导师应该更牛叉才是?然而没有任何实际根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即便是为了好玩而轮流做X导师,也不能幸免被质疑。
结束语
其实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是一档娱乐节目呢?作为一个观众就应该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去看。所以不管怎样说,《我是演说家》还是一档值得去看的节目。
我推荐你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