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反思

       五年级的新教材,第一篇课文是《白鹭》。翻开第一课,因为文章篇幅和插图配色,实在是赏心悦目。《白鹭》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正如一首散文诗。文章文质兼美,再配上水墨画,给人一种闲逸安宁之感,突出白鹭自然、质朴之美。本文重点就是在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白鹭“色素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来对白鹭的颜色和身段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样做能让学生将语言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学习六至九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取名。学生在四人合作小组里经过交流讨论,大部分小组能概括出“钓鱼图”、“低飞图”,而在小组反馈时,经由别的小组补充,也概括出了“栖息图”。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上做批注。在欣赏“栖息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站立得这么高是干什么呢?学生想象着、讨论着,对白鹭的合理猜想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学生抓住“悠然”去品味,去感受,在清晨的青山秀水间,白鹭不同于别的鸟儿,悠然自得地休息。

      《白鹭》诗一样的语言,让学生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他们无尽的想象。在教学中,也有很多遗憾。课堂上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课上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还不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