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银行螺丝钉推荐,鉴于去年开始弄基金和股票,故今年书单有一部分设计金融,银行螺丝钉推荐必为良品。
推荐语没什么好看的,基本都是商业互吹,偶尔有价值的内容归结就是一个词“创新”。推荐序一主要内容在于介绍创新、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推荐序二感觉是老一辈人写的。推荐语序三的写作风格我很喜欢,每段第一句就是每段的核心,总的讲述了创新在中国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推荐序四:本文作者讲述创新在硅谷的发展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中文版序:一半在夸中国及中国人很优秀,剩下讲述创新就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前言:本文的主旨在于揭示硅谷背后的创新。为白手起家以及大企业(也就是所有负责人)的创新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论。
第一章 寻找方向:不管是否寒冬,总有浪潮再往这里来
这一章我觉得最后一节模仿应该放到最前面,这一节分析了腾讯,阿里巴巴在中国能迅速发展是通过模仿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而产生的。每一个成功多少是通过模仿或者借鉴他人的成果。腾讯和阿里能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滞后时间导致,在模仿之后迅速控制住市场。相对于创新,模仿更加容易而且风险更小。但是模仿是很多人都会的事,能像腾讯和阿里一样的案例很少。而且随着不断的发展,当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时候,无法模仿时就必须创新。
面对创新最需要注意的是“技术陷阱”、多样性和时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核心技术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每一种创新性技术到应用的过程中,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发展。很多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因为技术而去发展公司,一些解决方案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却不能结局市场问题,从而导致公司创业的失败。在创业方面应该学会通过使用成熟的技术解决市场需求。时机是发展的关键,而时机及时一种需求度,当市场的需求度大量提升时就是好的时机。能够抓住市场的“浪潮”,走在浪潮的前端,才是利益的保证。否则,就算是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技术也无法保证盈利。“浪潮”一开始也是由小浪花产生的,团队的多样化才能最快的抓住小浪花。
说句实话,作为一个小科研人员,这一章的冲击对我还是很大的。今天之前,我一直认为,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错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金融是有滞后的。最开始的发明人都不是最富有的,一项突破性的发明从发明到民用,中间不仅要有资金的流入更需要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创新从来都在,可是将创新技术在一个合适时间点进行应用与发展确实需要创业者的眼光。但我还是要致敬那些伟大的科研人员,也许每个人追求的都不一样,而那些踏踏实实弄科研的人确实过的不如同阶级的人。但愿意沉下心弄科研不计较得失的人才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基石。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发展,这些人都值得我们的最高敬意。
文中还提出了多样性,美国的多样性是美国能一直有新发明的基础,同时有趣的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都是同时喜欢艺术和科技的人。不同的兴趣爱好能促进多方面的思维。同时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在一起碰撞能更好的创新。以前我是一个工作狂,愿意为了工作放弃所有的文娱时间。但是我明白了,可以偶尔加急,但是不能成为常态。一种常态会导致思维的固化,工作之外,学着去玩,去弹弹琴,参加一些有益的团队活动,能更好的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浪潮,成为一个弄潮儿。学会包容,只有了包容才会接受多样。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那些不同的文化不是敌人,而可以让你了解更多。有一些国人出国定居后,学着外国人的不约束自己孩子,称为解放天性。可是我看来,这只是学了表面,并不是真的解放天性而是放任自流。解放天性是不压抑孩子原本喜欢的东西,不以家长的价值观规划孩子的未来,而是应该常加以辅导和斧正,同时不放松在别的方面的培养。毕竟孩子能接触并喜欢的东西不多,家长最大的责任是带孩子了解世界,并帮他找到他的归宿。
这周事情有点多,先写到这,本书书评陆续更新。